玉城特搜喝粥绝配玉林这道美食,很多

<

橄榄,大家都颇为熟悉,主要分为青榄(也叫白榄)和乌榄两种。平时用糖蜜浸渍加工过的青榄,是很多人钟爱吃的零食;而乌榄则是乌榄树的果实,这种树比较高大,采摘的时候一般是用长长的竹竿将色泽乌黑的小果实敲打下来。乌榄不能像青榄一样当水果吃,它会被腌制成类似酸菜、萝卜干一样“有名气”的咸菜,叫榄角,而玉林人更习惯称它为“榄豉”。

制作榄豉“急不来”

每年秋分节气前后,在福绵区福绵镇上,总能见到一些人家在自家门口制作榄豉。

“腌制榄豉的过程比起用蔬菜腌制咸菜要复杂多了,因为乌榄的果实小,腌制榄豉得一个一个手工进行,很是费功夫。”现场,肖弟告诉记者,他的父亲肖德林在镇上从事榄豉制作已有三四十年,他从小就看着父辈们做这门手艺活长大。

从树上采摘下来的乌榄是不能直接做榄豉的,得先放入锅中用水煮,把涩味去掉。“不能把水烧得太开,不然水温太高,会把乌榄烫得熟过头,腌出的榄豉就会变得过分软和糜烂,口感不好。”老人们一边向记者介绍榄豉制作的注意事项,一边忙着手中的活。

随后,大家把煮好的乌榄捞出来,放在竹篮里,再用细线把乌榄一个个地脱核。有的是在衣服上别了一枚扣针,把细线栓在扣针上;也有人是把细线的一端咬在口中,然后在乌榄的半腰上缠绕一圈,拉紧细线的另一端,细线就深深地陷进了乌榄肉里,双手再配合着轻轻一拧,把乌榄拦腰截断一分为二,乌榄肉便从果核上脱了出来,整齐地分成了1枚榄核和2粒圆锥帽状的榄肉。这样操作下来,不一会,大家便收获了大堆榄肉。

抱着好奇的心态,记者现场尝试体验了剥榄肉,结果发现,动作太轻,细线会拉不断榄角;动作太重,又会把榄肉捏碎……“做榄豉不能贪快,太快了,味道就会变。”一旁的唐阿姨说,做榄豉急不来,泡洗太快,榄果会烂;日晒、蒸煮太少,榄味会淡。“很多喜欢吃榄豉的人都是因为喜欢这股榄角味,如果留不住榄角清香的味道,榄豉就不好吃了。”

吃的是味道,也是情怀

确实,榄豉的制作过程是一种工匠精神的体现。有别于机械化、批量产出的流水线商品生产,榄豉的制作过程得谨遵传统古方做法,一粒一粒地挑选好果实,一粒一粒地泡洗,再一粒一粒地用细线往果实腰身开半,就连水温的控制、配料的比例、日晒的时间、蒸煮的次数等,都要严格按照古方做法进行。

剥离出来的圆锥帽状榄肉经高温消毒,撒上盐,装罐,数日后便成了腌制好的榄豉。这时,它的表皮呈紫黑色,而皮下的榄肉则是紫红色。

“制作榄豉是讲究季节性的,必须在每年6月到10月期间进行,果实新鲜采摘下来,就马上加工制作。”肖弟说,因为一直遵循古方做法制作,他家的榄豉颇受青睐,“每年都有十几万公斤销往区内各地,还销往了海南等地,甚至出口到东南亚的一些国家。”

肖弟介绍,乌榄浑身是宝。榄肉可做成榄豉;榄核可雕刻,加工成工艺品;榄仁更是上品的食材,如广式月饼中的“五仁”,就包括榄仁。“剥去榄核的纯榄仁肉,每公斤能卖到五六百元。”

记忆中,儿时的夏天,榄豉总会出现在外婆家的餐桌上,成为她配送白粥的绝美佳肴。如今,再次面对榄豉,学着外婆的样子,在炎热的天气里就着一碗白粥,或是蒸鱼的时候放上些许,榄角特殊的香味立即飘散开来,让人开胃醒神,仿佛回到了儿时的外婆家……

时代在进步,人们餐桌上可选择的食物也越来越丰富。但无论身在何处,一些熟悉的味道总能唤醒大家的味蕾,让人千方百计地想要再吃上一口。也许吃的已不仅是味道,更是一种情怀吧。

采写

记者黄雅维

编辑

杨秋

排版

吴剑萍

原标题:《喝粥绝配!玉林这道美食,很多人不知怎么做出来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53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