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灯我的二本学生大学四年,他们从未停

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国共有所高等学府,其中本科院校所。在这一千多所高校里,人们熟悉的“”“”不到十分之一。另一份数据表明,中国在校大学生里90%都在二本、三本及专科院校,一本院校只占全部高校的13%。

“在大众化教育时代,越来越多年轻人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只有少数学生能进入几十所全国重点大学,更多的人只能走进数量庞大的普通二本院校。”在广东一所二本院校从教14年之久的黄灯,发出了这样的声音。

黄灯是一名“70后”,年专科毕业于岳阳大学。岳阳大学随后并入的学校相当于现在的一所二本院校。大学毕业后的黄灯接受分配,在一家国营工厂干过文秘、会计、组织干事,年从机关下到车间成为一名挡车工。年工厂接单困难后,她决定考研,并于次年被武汉大学录取,后来又考上了中山大学的博士。年黄灯博士毕业,成为了一名大学老师。

在这里,黄灯教过级“80后”,也教过级“90后”。她目睹了高校扩招,见证了大学生如何一步步拥抱市场,更思考了在短短二十年时间里,那些起点像她一样的二本学生所面临的境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她的花名册上有多名学生,她从中选出多名“80后”与“90后”写成了《我的二本学生》。这份记录从开学第一天开始写,一直延续到学生们毕业、求职、买房、结婚。文稿完成于年下半年,曾在《人民文学》《十月》《天涯》《湖南文学》等刊物上发表,并于今年8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作为老师,我对世界安全感边界的认定来源于对学生群体命运的勘测。”黄灯意识到,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二本院校的学生折射出中国最为多数的年轻人的状况,他们的命运勾画出中国年轻群体最为常见的成长路径,“他们实现人生愿望的可能性,是中国最基本的底色。”

《我的二本学生》书影

近日,黄灯就《我的二本学生》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这段时间正好有很多关于“内卷”的讨论,“海淀妈妈”、“鸡血爸爸”、“社畜”等皆是内卷大队的坚定分子。

“‘内卷’的还有这群二本大学生啊,他们在四年大学时光里几乎没有放松过。”黄灯说。

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他们失去了什么?

高中老师喜欢和学生说:“等你们考上大学就解放了,到时候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然而黄灯发现这对现在的大学生而言根本是一句“假话”。“进入大学校园第一天,我的学生们还来不及排解中学时代内心的淤积,就被告知就业的压力、考研的压力、买房的压力。他们很早就知道这份本科学历无论在深造还是求职中,都是劣势。”

对比自己念大学的经历和教学生的过程,黄灯能明显感到中国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变化。在她的大学时代,哪怕是中专生、专科生也被视为“天之骄子”,大学教育注重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但现在的大学生变成了“找工作的主体”,按经济学家温铁军所言,“把人变成资本化的一个要素”。

“随着社会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文凭在客观上也被稀释了,这是不可否认的。”但对于出身底层的年轻人,黄灯还是认为读书是性价比最高的一件事。她想补充的是,真正的教育不应该只是让年轻人“兑现”,还应该为了完善一个人。最起码,在综合素质被反复提及、强调的今天,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年轻人的心理素质反而堪忧。他们走在毕业的关卡,“抑郁”“脆弱”“丧”……这些字眼如影随形。

因为身处文学圈,黄灯经常听到大家批评现在的大学生不读书,哪怕是中文系出身也阅读量极小。她对自己学生的阅读情况也很不满意,有一次她问班上多少人看过《红楼梦》,结果举手的五个人都不到。

和很多人一样,她一度认为问题就出在“学生懒惰”,还有“被手机、网络分散了太多注意力”。但在多年的教学生活中,她越来越发现还有别的因素。比如,她的学生们除了要上中文专业的课,还要考高数,上传媒类甚至经济类、金融类的课。学生们上课压力极大,但大部分课程只是蜻蜓点水,没有太多专业含量。就算如此,还有好多学生要为“将来好就业”辅修双学位,疯狂考证,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好好读一本书”?

在具体的课堂中,黄灯会感到教育像一场慢性炎症,中小学时代服下的猛药、抗生素、激素到大学时代终于结下了漠然、无所谓、不思考、不主动的果子。孩子们的面目越来越相似,就像是工厂里的标准化构件。

“大学教育的质量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黄灯感慨道,这一段在人生中无比重要的时光若没能沉淀到生命里,而像泡沫一样浮在表面,是很可惜的。

黄灯与学生们合影

大学生就业,和大学教育有多大关系?

黄灯一直在观察学生们的毕业境况,她思考最多的是:孩子们的就业命运究竟和大学教育有怎样的关系?

她对比了自己两次当班主任的经历。一次在061班,她面对的是级的大学生;一次在班,她面对的是级的大学生。

061班上有一个叫杨胜轩的学生,年生于广州芳村,个人能力非常不错。毕业后他去过淘宝网店,争取过街道办的民政专职。他每年都在工作之余准备公务员考试,还始终保持着“两年一证”的节奏,先后拿下会计从业证、证券从业资格证、社工证、驾驶证等等。周一到周五的晚上和整个周末,杨胜轩不是在上网络课程,就是备考做题。

尽管杨胜轩的公务员考试名次逐年提高,但因为报考人数涨幅更大,结果总是不尽人意。杨胜轩越来越认为“关系太重要了,就算进入面试,没有关系也很难突破”,但依然会在年满35岁之前把它看成一项“必须坚持的事业”。

杨胜轩在班上不是个例。黄灯发现,061的学生已将考公务员看作比考大学更重要的事。而且毕业多年后,这批“80后”同班同学的财富状况已经发生了巨大分化,分化的关键在于是否曾在某些时间点拿得出一笔房产首付。让黄灯印象深刻的是,杨胜轩还说过这么一句话:大家更愿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37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