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80330.html
战士的军上衣有两只口袋,一只装着青春与梦想,一只装着责任与担当
——题记
(作者年元月在新兵连)
年12月,我们怀着理想信念,当兵到了部队,穿上了绿军装,戴上了红领章红帽徽。第二年,部队实行干部制度重大改革,不再直接从战士中提拔干部,让好多优秀的骨干断了“前程”。
因此,战士的梦想变得简单,入党、学技术、立功,当个好兵,退伍回家脸上有光。
那时士兵的军上衣,只有胸前的两只口袋,有别于军官军上衣的四个口袋。
我不羡慕干部多我两个口袋,我拿战士的津贴,我尽战士的义务,总是自嗨:不拿工资,就是真正的当兵尽义务。只要奉献不比别人少,光荣!
(作者年与连部战友在老山前线)
年5月是我一军部队老山轮战的最后一个月。5月31日12时,随着我军前指向友军前指移交战场指挥权,担任军部警卫任务的我们军直舟桥连,成为一军部队中最后一个走下战场的连队。
这个月,部队开展了“战评”。
(作者所在连队战友在老山前线时的出征仪式)
(作者年与战友在老山前线军部前线指挥部旧址合影)
都说人生如白驹过隙,但往事并不随风;都说名利是身外之物,但荣誉却是实实在在的财富。有人看淡一切,有人多少有点纠结,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说到荣誉,必然会涉及到立功受奖评先进,必然会涉及到使用先进人才。
(作者年时任芜湖征程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
网上有个流传已久的“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故事:
大河两岸分属两个县。甲县的书记,平时对水利兴修抓得很紧,堤岸修得牢固,对岸那个乙县,主官对水利建设没上心。
夏天洪水来了,甲县的堤坝固若金汤,当地人安居乐业,书记和县长工作比较轻松;对岸的乙县,平时“不烧香”,堤坝被大水冲垮了,农田和财产损失惨重。
然,乙县的书记和县长奋不顾身、身先士卒,率队抢险,总算夺回了一些损失,事迹被新闻媒体报道了,指挥抢险的上级领导也看在眼里。水灾退后,乙县的主要领导都因抢险有功升迁了,对岸防汛于未然的书记县长,都在原地踏步。
(作者年度被芜湖市弋江区授予“弋江好人”称号)
(作者年在老山前线军前指旧址)
回到我们当年在战场评功及后来的事儿,也是令人感慨的。
人的辉煌,不在于那枚勋章,而在于你自己。
我们部队凯旋时,文山城区万人空巷,主要街道两旁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沿途数以十万计的各族群众夹道欢迎载誉归来子弟兵。很多人胸前挂着军功章,这是荣耀!
(军工/选自作者所在部队《威镇南疆》画册)
当年上前线,我们的决心是,战场上只有冠军没有亚军,领土上只有我方没有敌方;打仗就是“你死我活”,大不了“同归于尽”!
我们为荣誉而战,一旦走向战场,集体的荣誉感便油然而生,无上崇高。那荣誉是集体的,军队的。
个人呢?谁不想自己能手捧着沉甸甸的立功受奖证书,胸前挂上熠熠生辉金灿灿的奖章,站在领奖台上?!
(作者参加老山轮战庆功大会时的工作证)
走下战场,评功论赏。
以前立功是没物质奖励的,到我们战评开始,总部出台了文件,立功受奖的,都有奖金,具体规定:一等功奖元,二等功奖元,三等功奖50元,嘉奖奖10元,从政工费中列支。
对我们这些从硝烟中走过来,经历过生死的战士来说,奖金是没有诱惑的。奖章呢?上级机关的“提倡”其实就是要求:“二线让一线、机关让基层、主官让副职,干部让战士、党员让群众、幸存者让伤员和烈士”,很多同志主动让了。
立功或获得荣誉称号,无疑是军人的荣耀;不图名利“让功”,哪怕让功的那一刹那,内心有一丝纠结,并不影响自己体现出革命的觉悟与品德。
战场上主动让功的战士,都是有大胸怀的人!
(作者与原医院战友在一起)
(作者的战地收藏老物件)
战士用理想充实头脑,用意志铸造信念,用绿色装点青春,用生命抒写忠诚,把情感思念打入背囊,把责任荣誉刻入心田。
战功怎么评,评谁?
一种是作战异常英勇,不怕苦,不怕死,英勇杀敌,被上级党委或首长颁发命令记功、授予荣誉称号的,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还有一些立功的先进模范,是战后评功的,他们理所当然属于最可爱可敬的人。
但是,还有绝大部分没能立功的参战军人,比如军工、比如后勤保障人员、比如二线作战分队的支援人员、比如主动让功的党员、老兵,比如受名额限制的一线官兵,他们本该获得荣誉,却和大多数战友一样,口袋里没能揣上立功证书,仅有胸前一枚参战纪念章。这些人,同样值得尊崇!
(作者战前的立功证章、证书)
(作者未装进个人档案的年5月战评时的奖励登记表原件)
我是连队初审过的“三等功”,填好了申报表,可到最后阶段,发现一个班一名立功指标确实不够,很多战士当军工不怕苦,不怕死,完成任务十分出色,不记功说不过去。
领导为难了。我是文书,因为战前抗洪抢险立过一次三等功,便主动让出名额。
(作者年5月参加老山轮战时与战友前往麻栗坡烈士陵园祭奠英烈)
(作者年5月参加老山轮战时前往麻栗坡烈士陵园祭奠英烈)
当时我的确是想到了在战场采访过生前的昆明军区授誉“战斗英雄”方外元烈士,想到了连队当军工炸断腿的贺满仓班长,想到了我帮军政治部登记汇总简介的三百多位烈士战友,自己的确没理由、没有资格、没必要再记一次三等功。
(作者与连队战友参加老山轮战时合影)
(作者在老山前线)
我对连长说,三等功我不要了,填好的审批表不装档案,我个人留作纪念。连长理解说,好,十分谢谢你的高姿态!
让就让到底。
那年五月,部队为保留参战骨干,年以前入伍的汽车驾驶员都可以转志愿兵,我和司机班长朱春平两人又风格了一次,在军部直属分队,应该是唯一!
(作者的战地收藏老物件)
几十年过去了,我常想,在前线战场能有机会让功,是我人生中最大的亮点,是自己这一辈子最佳的姿态。
其实,在老山前线“战评”时主动让功的,又何止我一人?
我们连队担负军前指警卫任务期间,战事最紧张时刻,军首长紧急抽调自己的警卫人员,支援一线当军工。尽管我们连队官兵五上一线阵地挖工事、战壕,运送战场物资,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战斗任务,但战评时只能算二线连队,立功指标为10%。连队唯一的二等功指标,理所当然的属于在挖战壕中触雷严重致残的战友。全连一百多人主动放弃了立功的机会。
我们一起参战的一军部队,数以万计的战友不都是让掉战功,成为无名英雄吗?!
(作者的战地收藏老物件)
(作者年在部队)
我没有听说过哪位主动让功的战友后来后悔了,哪怕回地方待遇上吃亏了,他们总是异口同声:“想想我们一块去打仗牺牲的名战友,能活着回来,值了!”
当荣誉与福利挂钩时,“初心”平抚了参战人员的心。
(作者的战地收藏老物件)
(作者应邀参加芜湖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举办的“老兵永远跟党走”主题宣讲)
战后评功评奖,并不完全是人们想象的那样,立多大功行多少赏,也不完全是影视里的攻下哪个山头就能立哪个档次功的,而是先由上级分配下来立功指标,而后在指标范围内优中选优。即便在指标范围内,还有重点倾斜。
当时,一线部队立功指标占总人数的35%,二线单位占10%的指标。
“仗好打,功难评”,指标少成为基层干部遇到最难的大事。
很多时候,越残酷越激烈的战争,越能成为不朽的篇章。一个连队的伤亡人数能决定立功受奖比例:牺牲大自然会引起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8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