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挂号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
今年三八节那天和当年一起下乡插队的同学们聚会,大家又说起了当年到郏县插队落户的事情,说到我当年被评模范知青发奖品的往事,大家又都捧腹大笑起来。
今天应草根作家的邀请,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知青往事和回城后的生活经历。时隔这么多年回忆起当年下乡插队的情景,我还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当年下乡插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
图片来源网络记得是年的12月下旬,也就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就是在那个寒冷的冬季,我们几个老高三的同学和一帮初中毕业生胸戴大红花,告别父母亲人,乘坐解放牌大卡车,开启了我们到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知青征程。
那天一大早从郑州出发,午饭时分我们就来到了平顶山地区郏县的一个小山村,我们五名女知青和六名男知青被分派在杨家庄大队第六生产小队插队落户,大家临时住在队部的两间房子里,王献忠队长的媳妇王大婶和杨会计的侄女杨秀玉临时帮我们做饭。
第一顿午饭到了下午两点才吃,两半盆白菜炖豆腐,新蒸的三合面(高粱面、红薯面和玉米面)窝窝头,还有咸菜和半锅菜汤,冒着热气的窝头喧腾腾的,我们感觉比城里的白馍还好吃。饭菜虽算不上丰盛,可大家都吃得很饱,我们女生每人都吃了一个大窝头,一个窝头足有半斤重。
吃过午饭,也不用我们刷锅洗碗,王队长把我们十一名郑州知青喊到一起,给我们简单介绍了杨家庄大队的基本情况。王队长说我们生产队的耕地以山坡地为主,平坦的耕地不足三分之一,这里乡亲们的生活水平属于中等偏下的水平,但吃粮有保障,不会让大家饿肚子。王队长还说,我们暂时住在队部,等来年天暖和了,就给我们盖新房子。说完重点,王队长看了看我们知青花名册说:“张秀英(我的名字叫张秀英,很土气的一个名字),以后你们十一名郑州知青就算作一个知青小组,你来担任小组长。”
我一听让我担任小组长,赶紧摇着头说:“队长,我一个女生,咋能当组长呢,还是让男生当组长吧,我不行。”“你咋不行?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穆桂英挂帅,今儿个就有你张秀英当组长,我说你行你就行。再说哩,就你们两名女知青是高中生,男知青也没有高中生啊。”
恭敬不如从命,我没再推辞,听从了王队长的安排,同学们也都同意让我担任小组长。
后来我才知道,王队长有文化,能打算盘会写毛笔字,要不是因为家庭成分不好,他至少也能当个大队书记。在整个杨家庄大队,王队长可是为数不多的文化人。
安顿好了吃住了地方,我们休息了几天,王队长也没给我们安排农活,我就去找王队长,问他我们干什么呀?王队长说:“冬季是农闲时节,队里也没啥要紧的农活,你们先歇着,有啥农活我就通知你。”
又过了好几天,王队长也没通知我们去干农活,无意中我发现,王队长在村南一个沟坡上用大镢(镢头)刨挖荒地,冻土层很坚硬,刨挖很费力。我问王队长刨挖荒地干什么?他说想开垦一小片荒地,等开春了种点菜,队里菜地少,乡亲们吃菜是难题。王队长每次外出,还习惯性地背着一个筐。后来我才知道,那叫粪箕,是拾粪(捡粪)的专用工具。
春节前的那段时间,我们知青就跟着王队长和乡亲们起了两天牛圈(把牛圈里的牛粪挖出来挑到粪池),又挑土垫了一天牛圈,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就干了三天活。那三天也真把我们累坏了,手上磨起了水泡,肩膀也压肿了,过了好几天我们才缓过劲来。
一晃就到了夏天,收完了麦子,队里为我们盖了几间房子,成立了杨家庄六队知青点,我们就搬到新房子居住了。新房子很宽敞,两三个人住一间房,我们感到很满足。
过了不久,王队长在荒片(开荒地)地栽种的茄子辣椒开始收获了,隔几天王队长就给我们送一筐茄子外加一把辣椒,看王队长把自己种的菜送给我们吃,他家一点都舍不得吃,我们心里挺过意不去的。空闲时间,我们就挑水帮着浇菜园,一名男知青还偷偷到牛棚担了两趟牛粪撒在了王队长的菜地里。因为这事,社员们有意见,王队长也批评了那名男知青。他说他早上背着粪箕转一圈,就能拾(捡)一筐粪(以狗粪为主),自留地都用不完。
王队长开垦荒地和拾粪的做法让我们知青受到了启发,我们也计划利用早晚的时间,开垦一片荒地,栽种一些蔬菜,最起码我们能吃上一些应季蔬菜。当我建议也让大家早起捡粪(拾粪)时,几名男同学很认真地说:“秀英姐,到时只要你给我们带个头,我们没二话。”其实大家知道我一个闺女家不会背着粪箕去捡粪,所以他们才敢这样说大话。
说干就干,我们先把知青点的院子刨挖了一部分,准备点萝卜种白菜,又在沟坡上选出了一片荒坡,准备开垦出来种菜或种农作物。就在我们开垦沟坡上那片荒地时,大队干部来制止我们,说上级不允许私自开荒种自留地。
因为当时正好到了秋收时节,我们开垦荒地的计划也就搁浅了。
秋收过后,就在我们准备偷偷开垦那片荒坡时,公社下发了通知,要求各大队利用冬季农闲,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平整山坡地修建大寨田(梯田),有水利灌溉条件的,还好修建水渠,修建扬水站。
队里分完了口粮交完了公粮,我们也和社员们一起投入到了农业学大寨的热潮之中,队长安排我们知青抬石头挑土,垒砌地堰,修建梯田。
图片来源网络抬了几天石头,我看打石头垒砌地堰比抬石头省力气,就要求王队长教我打石头(用锤子和錾子把石头打成长方形)。看着容易干起来难,跟着王队长学了一天打石头,我就放弃了,又继续抬石头挑土去了。队里的老石匠都是多年练出来的手艺,一朝一夕很难掌握打石头的技巧。
大搞了两个冬季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学大寨的风头也就过去了,到了年的冬季,社员们又闲了下来,冬季又成了社员最享受的农闲时节。
冬季队里的农活不忙,基本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们就利用那个冬季,开垦了三片荒坡,足有六七分地。大队干部多次出面制止我们,还是说公社不让随便开垦自留地。我们干脆做了三块木牌,买了油漆,在牌子上写上了“知青试验田”几个大字,分别立在了我们开垦出来的荒坡地地头。从那以后,大队干部也就无话可说了。
年春天,在王队长的指导下,我们开垦的荒地播种了谷子、玉米,也栽种了茄子、豆角,我们知青点的院子里栽了黄瓜、辣椒和大葱。到了初夏,地里的庄稼绿油油的,院子里的蔬菜长势也特别好。为了给庄稼和菜园子增加养分,我一个女生带头背起了粪箕,每天一大早我都会在村子里和村庄周边转一圈,保证能背回满满一粪箕狗粪。
对于我的这个怪异行为,乡亲们有人伸大拇指,也有人背后冷嘲热讽,说我精神有问题,也有人说我是个半吊子。他们说自古以来,只见过拾粪的老头,还真没见过拾粪的大闺女。
为了声援我,我们知青点的一名女生和一名男生也拿着铁锨背着土筐和我一起去拾粪沤肥。到了初秋,我们种的谷子就齐腰深了,长势茂盛的玉米半腰也结出了棒。看看我们的试验田丰收在望,大家都利用早晚的时间挑水浇地,给庄稼追肥,我们种的茄子和豆角还分给乡亲们吃,乡亲们对我们知青也特别关照,谁家有点好吃的,也会送给我们吃。
那年快要秋收的时候,公社干部到我们杨家庄大队召开秋收生产现场会,还到田间地头参观查看庄稼的长势情况。当公社干部路过我们那片“知青试验田”时,公社书记停下了脚步,问大队书记这片试验田的庄稼为什么长势这么好?
大队书记一时语塞,就问我们队的王队长。王队长笑着说:“这是知青们搞的试验田,他们利用早晚时间拾粪沤肥,挑水浇地,除草松土,人勤地不懒嘛……”
公社书记对我们的试验田很感兴趣,听说我一名女知青带头拾粪沤肥,他专门找我问话,还到我们知青点参观了我们的菜园子。看到茅房墙根放着的那两个粪箕,公社知青办主任还把粪箕跨在肩膀上,拿起铁锨给大家示范了一下怎样拾粪,弄的我挺不好意思的。
那年冬季,就在我们知青准备回郑州过春节的时候,大队书来通知我,让我去公社革委会参加模范知青表彰大会。我也没有什么突出贡献呀,稀里糊涂我就成了模范,连我自己都有点不相信。
到了公社才知道,每个大队评选出了一名模范知青,公社书记和知青办主任在表彰大会上重点表扬了我们六队知青点,也重点表扬了我,我拾粪沤肥种植试验田的事迹成了大家学习的榜样。
图片来源网络会议结束后,知青办王主任亲自为我颁发了模范知青奖状,还有奖品—一个粪箕和一把铁锨。
我带着奖品回到了知青点,同学们看到我,都围上来,问我公社给发了什么奖品,当得知奖品是一把铁锨和一个粪箕时,大家都捂着肚子大笑,一名女同学都笑出了眼泪,在地上蹲了半天才起来。
第二年春天,王队长给了我们知青小组半亩水浇地,让我们专门给队里育种,主要是培育小麦、谷子和玉米种子。我们种开荒地时并没感到有压力,当队长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们知青时,我们还真感觉到了压力,感觉到肩上的担子很重。我们到县新华书店买了好几本有关农业生产的科技资料,当然主要还是依靠王队长指导,我们做好田间管理就行。
那年秋天,我们种的谷子和玉米长势特别好,产量比普通农田高了一倍半,公社干部和其他大队的队长都来我们知青点参观学习,我们杨家庄六队知青点成了全公社的模范知青点。
那年初冬,也就是年11月中旬,我们大队得到了两个橡胶厂的招工名额,大队书记直接点名让我去橡胶厂当工人。我觉得我是知青小组的组长,应该把这个招工名额让给别人。王队长却对我说:“秀英,你就别谦让了,大队书记都说让你去当工人了,你还谦让个啥?大队书可不糊涂,你们郑州来的知青,平时谁表现好,他心里可明白着哩。”
就这样,我辞别乡亲们和同学们,心怀愧疚地离开了这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到橡胶厂当了一名车间工人。
当时我们班组的组长叫李伟,也是一名插队知青,比我早八个月招工到橡胶厂工作,他刚提拔为班组长。李伟是一个很善良很热情的人,他对我特别关照,我对他的印象特别好。
恢复高考后,我和李伟一起报名参加了高考,结果我俩都被河南农学院录取,我俩一起离开橡胶厂去郑州读书了。
图片来源网络大学毕业后的第二年,我和李伟牵手红地毯,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我俩恋爱了八年,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退休后,在外地工作的同学陆续回到了郑州,当年我们一起下乡插队的同学们又联系在了一起,也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每当大家拿我当年到公社开表彰大会领粪箕的事情取笑时,我还觉得有点尴尬,想想当年一个大姑娘背着粪箕拾粪的情景,我都不敢相信我会那么泼辣。
三八节聚会那天我们一帮同学已经约定好了,清明节过后,我们一起去杨家庄看望乡亲们,去给王队长上坟。第二故乡,那时我们挥洒青春和汗水的地方。
我的知青往事和情感生活经历就跟大家讲完了,给大家讲述这段往事,不是为了诉苦,更不是为了炫耀自己,我只想让后来人对那段历史有所了解,也算是我对知青往事的一个回忆。
知青时代离我们渐行渐远,也许过不了多久,知青这个词语就会不复存在,也不会再有人提及知青。知青岁月虽然没有什么值得宣扬和回忆的,但它毕竟是一代的经历,这代人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我很希望这段知青经历也能在历史的史册上留下一点痕迹。
作者:草根作家(讲述人:张秀英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