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顺三步走推进乡村振兴走深走实

自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长顺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五大目标,突出组织振兴这个主心骨,强化人才振兴这个重要因素,狠抓产业振兴这个首要和关键,统筹推进文化振兴、生态振兴,总结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长顺样板。

规范制度,建强基层战斗堡垒 

近年来,长顺县在全面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发现部分基层党组织仍不同程度存在组织生活较随意、规章制度不健全、政策业务不熟悉、工作责任压不实等情况。为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长顺县以提升基层组织力为目标,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围绕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基本任务、基本保障等五个方面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运行,总结出了长顺县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三化”工作法,切实发挥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作用,以创建促规范,以示范带全盘。  

一是村务规范运行“制度化”。印发村级组织学习、议事、公开、监督、财务管理、项目管理6项制度。通过学习培训和督查考核相结合,不定期组建督导组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专项督导,督导结果同步运用于基层党建考核和村级班子年度绩效目标管理考核。通过制度建设,全面推进村级日常事务制度化管理,不断提升村级组织治理能力水平。

二是党内政治生活“责任化”。制定印发《中共长顺县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年工作要点》和《中共长顺县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实施办法》,明确各级党组(党委)的主体责任、重点任务和规范制度建设、管理考核方式,严格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抓好党建考核、党建述职评议等各项工作,推动主体责任落细落实。坚持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摆在突出位置,纳入县委巡察、党建工作要点、党建半年评估和年终考核重要内容,着力解决制度不健全、责任压不实的问题,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三是支部政治生活“模板化”。制定《长顺县党内政治生活指导手册》《手册》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继承原有成熟制度,结合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从全县层面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出规范化要求,同步制作常用文书参考样式、政治生活工作流程图等,为各级党组织建设和广大党员干部规范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等党内政治生活提供模板化参考。

截至目前,长顺县个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已全部完成,达标率%,已评定五星级党支部个,达标支部个。

人才为先,营造人才强县社会氛围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近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长顺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聚焦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管理和服务等关键环节,强化措施,精准发力,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通过制定人才政策、开展人才评先选优、走访慰问、联络服务等工作,切实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一是抓招才引智,营造“爱才求才”浓厚氛围。制定印发《关于开展长顺县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排查的通知》《关于报送年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需求计划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在摸清现有人才队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的基础上,紧抓公开招聘、青年人才引进和贵州省第九届人才博览会等契机,引进镇(乡、街道)事业单位优秀青年人才20人。制定《长顺县“雁归兴顺”实施办法(试行)》,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着力吸引“外漂”人才回乡反哺,累计收到14名同志提交回流申请,并完成资格审核工作。

二是抓政策落实,健全“用才留才”激励机制。严格按照出台的有关政策文件,落实好“长顺英才”住房优惠、子女入学、医疗服务等8个方面服务保障,建立名长顺籍在读优秀大学生培养服务名册,精准匹配25个县直部门对口联系服务培养,明确要求联系服务部门每年开展1次联亲走访活动、谈心交心活动,每学期开展1次沟通联络活动,督促抓实帮扶减负、实习指导、免试引进活动等工作。制定《长顺县人才引进培养办法》,对符合条件引进的研究生、“双一流”建设高校或院校本科学历毕业生该享受的安家补贴、租房补贴进行摸底统计,下一步工作中及时兑现相关补贴费用。

三是抓教育培训,搭建“成才造才”平台载体。制定年度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有针对性拓宽培训对象范围,推动培训向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致富带头人等不断延伸。组织县、乡、村三级干部参加“新时代学习大讲堂”和时代前沿专题讲座48期,培训干部余人次,有效提升干部业务理论水平。大力推行“一把手”上讲台制度,印发《关于高质量开展年度领导干部上讲台的工作通知》,明确30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名科级领导干部授课主题,并按计划授课时间有序推进。探索实施乡村振兴村级组织领军人才和乡村经营管理人才“双百工程”培养计划,通过举办“双百”培训班,对名优秀村级后备干部和名中职优秀学生进行专项培训,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积蓄人才力量。

四是抓评先选优,树立“尊才敬才”社会风气。持续开展长顺县“长顺英才”评选工作,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个人报名、组织推荐,严格标准、反复比选,层层把关、会议审定的方式,从教育、医疗卫生、农业技术、工业经济、工程建设等十个领域推选出63名优秀人才,并在首届“人才日”期间召开全县人才工作会,为各类优秀人才授予第二届“长顺英才”称号,树立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热情,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目前,已开展长顺县“长顺英才”评选工作两届,推选长顺英才名。

五是抓人文关怀,建立“惜才重才”用人导向。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调整印发《长顺县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工作安排表》,建立县四家班子领导和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一对一”联系制度,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于首届“人才日”期间由35名县领导对63名“长顺英才”进行了走访慰问,并按元/人发放慰问金,进一步营造了爱才惜才的社会氛围。

村企联建,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 

走进如火如荼扩建中的贵州顺粮米业有限公司,收购的稻谷如山的堆满新建的粮仓,稻谷烘干设备隆隆作响。该公司是长顺县洞口村依靠本地龙头企业贵州十里香米业有限公司,通过采取“企业+村级合作社+农户”模式筹资0万元注册资金建设的长顺县第一家村办企业,目前公司占地面积13亩。

曾经的洞口村党总支部组织力不强、村集体经济累积薄弱。随着村合作社与本土龙头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形成村企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的合作机制,洞口村成为了长顺县名副其实的先富村。

“去年还要村干部动员我们来种植,现在大家都晓得去年种了农田香(大米品种名)的尝到了甜头,今年不用村干部动员,我们都争先恐后地主动跟村合作社要农田香种子种。”村民  说。

年,洞口村村级合作社依靠本地龙头企业(十里香米业公司),在县农业农村局技术支持和物资扶持的帮助下,积极组织本地群众通过召开群众会、院坝会等方式推广优质大米种植。年,洞口村树立抓“两头”、带“中间”的发展模式。村级合作社在源头上向十里香米业公司争取项目支持,引进高品质粮食种植,积极对接省发改委项目资金60万元新建大型稻谷烘干塔;在种植过程中邀请县农业农村及专家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帮种植户争取免费肥料;在销售过程中,以种植户满意的价格收购稻谷,再出售给十里香米业公司,从中赚取差价的方式实现村集体经济累计20余万元。

“年,我流转了30亩地种植农田香,亩产多斤,预计收入11万元,抛开土地流转费、种植成本不到4万元,纯收入7万多元,以前都不敢想象种植粮食能有那么多收入。”种植大户刘开明说。

洞口村党总支书记罗文新告诉笔者:“贵州顺粮米业有限公司是在我们本地龙头企业十里香米业的扶持和县农业农村局的帮助下逐步建立起来的,认缴注册资金中贵州十里香米业出资万元占股51%,洞口村出资万元占股30%,另有19个股东各出资10万元各占股1%。年到现在,在公司的带动下,村集体不仅有了一定经济积累,也鼓足了群众的‘钱袋子’。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优良大米种植范围,争取明年在全县范围内推广,让更多的种田人也吃上种植优质大米的‘致富饭’。”

“现在和洞口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我们不仅在产业发展上有合作,在村级党组织指导企业党支部党建工作开展、村企资源共享上更是经常往来,这和我们助推本地经济成长的初衷是一致的,在帮助村级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巩固和彰显了我们企业的文化。”贵州十里香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爱民说。

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夯实基层组织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抓手,据悉,贵州顺粮米业有限公司目前发展优质大米(含农田香、玉珍香、万象优)收购和销售。年,由顺粮有限公司负责推广种植的优质大米种植在全县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预计生产优质稻谷1.2万吨,年生产总值预计达余万元。

今年以来,长顺县在开展乡村振兴产业振兴工作中,制定《关于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引导就近企业与村级合作社通过“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等方式,努力探索极富长顺特色的产业振兴之路。形式多样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在该县遍地开花,党员群众与集体经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大户等实现抱团发展。截至目前,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91万元,其中,5-万10万的村20个,10万-20万的14个,20万-50万的11个,50万以上的10个。全县探索形成了核子村“321”、经济林“三定三统”“”、纳傍“红股”等一批利益联结分配模式,让群众共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果,让乡村振兴工作阔步向前,群众主动支持、主动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得到全面增强,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益连年翻番,年预计可达0万元以上。

作者 胡志坚 罗丞含石益方

编辑班晓静

编审陈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37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