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上三次鼠疫
年1月26日,满洲里第一个感染者出现了,先是高烧不退,然后咳血,死后全身大片大片黑色的瘢痕。
不到一天的时间里,感染人数疯涨,中国告急。
这就是鼠疫,历史上鼠疫爆发过三次,第一次发生在欧洲,持续了两百多年,最疯狂的时候每天死亡五千到一万人,最后使得欧洲约五分之一人口消失。
第二次依旧在欧洲,几乎贯穿了整个16、17世纪,造成欧洲四分之一人口消失,其中法国锐减四分之三,这次鼠疫直接或间接的,促使了文艺复兴运动的诞生。
第三次在中国东北,而且这次的鼠疫还是升级版的,传播速度数倍于之前,况且东北还拥有直通欧洲的铁路线,和几乎为零的医疗环境。
第一天哈尔滨沦陷,三天后长春沦陷,又三天后沈阳也被鼠疫攻克,所有人都以为东北沦陷已成定局,全世界都笼罩在鼠疫的巨大阴影之下。
清廷颁布了一条又一条无用的法令,京城四大名医吵得不可开交,理论说得一个比一个溜,但是一提上前线,全部哑火,这是内忧。
日本和俄国觊觎东北已久,尤其是日本,更是打着控制鼠疫的幌子,要驻军东北,这是外患。
内忧外患之下,年仅三十一岁的伍连德带着一个学生,毅然决然地闯进了疫情最为严重的傅家甸。
伍连德字星联,祖籍广东台山,出生在马来西亚槟榔屿,自幼家贫,房子小的连张桌子都摆不上。
但他学习非常认真刻苦,经常看书到深夜,17岁通过考试,进入剑桥
,是全世界第一个进入剑桥大学的华人。
大学七年,他没向家里要一分钱,拿到了五个学位,熟练掌握英语、法语和德语。
年顺利通过博士答辩后,几乎马不停蹄地回到中国,此次前往东北抗疫,他已然抱着必死的决心。
二、抗疫战士伍连德
年12月27日,伍连德在一家客栈里,秘密地解剖了一位感染者的遗体,发现了大量的鼠疫病毒。
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散播鼠疫的元凶是老鼠身上的跳蚤,但他检验了只老鼠,并没有发现鼠疫的痕迹。
由此他大胆地做出了一个假设,这次的鼠疫是通过飞沫传播的,不是腺鼠疫。
他的假设很快被法国医生梅聂全盘否决,梅聂是北洋学堂首席教授,趾高气昂惯了,十分看不起中国人,他甚至指着伍连德的鼻子怒骂,让他滚回去。
吵得伍连德无法工作,忍无可忍的伍连德不得不写信给清政府,请授最高指挥权。
三十八个小时后,他收到了肯定的答复,梅聂暴跳如雷,为了证明伍连德的理论是错的,他巡诊时穿上工作服、帽子和手套,偏偏不戴口罩,果然在三天后去世。
梅聂用他可能宝贵的生命,换来了伍连德的绝对权威,从此全东北上下,唯伍连德之命是从。
伍连德迅速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他发明了中国第一款口罩,把一块外科纱布折叠起来,中间塞一块药棉,成本极低,再穷的百姓也能自己制作,这就是沿用至今的伍氏口罩。
然后他又将东北全面封锁,当时数不清的东北人要坐火车逃离,全部被他拦了下来。
接着他将傅家甸分成四个区,每一区的居民配对不同颜色的臂章,严格限定其活动范围,创造性地提出“疑似感染”的概念,后来这些举措成为了现代防疫工作的基本框架。
但是三招下来,感染人数还是居高不下,伍连德知道一定存在着某个他忽略了的漏洞。
这天他来到坟场,看到上千口棺材堆在原地没有下葬,暴露荒野的尸体更多,足足绵延一公里,猫扑狗咬,还有贪财的宵小扒死者的衣物。
伍连德立马给清政府写信,要求执行火葬,这项在今天看起来已经十分寻常的仪式,在当时可是被视为败坏纲常的恶俗。
“至于死亡之事,我国人视之,尤重保存尸体,既同于神圣不可侵犯”。
虽然清政府同意了,但百姓沸反盈天,伍连德就把官绅们召集到坟场,指着后面的尸体告诉他们,如果不火葬,要不了几天这就是我们的下场。
死亡面前,官绅们带头响应,大火烧了三天三夜。
3月1日,鼠疫患者:零。
这场困扰了欧洲几个世纪之久的鼠疫,伍连德仅用了67天就战胜了。
年4月,12个国家、34位著名鼠疫专家出席的万国鼠疫研究会召开,伍连德力压日俄美法等列强专家,出任主席。
日本不服,强烈要求北里柴三郎担任主席,但在他国专家的一致反对下未果。
三、提名诺贝尔,工作到八十岁
抗击鼠疫成功后,伍连德名声大噪,但他拒绝了清政府的一切赏赐,全身心地扑倒了构建中国医疗事业中。
东北脏乱的环境和极度落后的医疗条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认定鼠疫迟早会卷土重来。
为了建立起长期有效的机制,他继续在各个国家和机构中游说。
年,哈尔滨设立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成为中国最早的现代防疫机构组织,伍连德出任总医官。
年1月27日,医院建成,这是中国第一所自己医院,伍连德担任第一任校长,其后他又直接或间接的创办了16所医院其中就包医院。
果然不出他所料,年霍乱在全国肆虐,但这次中国的卫生条件已经今非昔比,霍乱很快被平息。
除此之外,他态度强硬地从西方人手中,抢回中国海港检疫主权。他痛恨鸦片,数次公开禁烟,仅年一年,他就焚烧了箱。有个美国人编写了一本《世界医学史》,提到中国医学只用了短短半页,还是说“中国人用树叶和树皮给病人吃”。
伍连德看到后非常生气,花了十年用英文编写了一本《中国医学史》,为中国医学正名。
也是因为这本书,世界首次对中国医学刮目相看。
年伍连德被提名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成为中国历史上走近诺贝尔奖的第一人。
年,战乱频仍,他不得不回到马来西亚。
后来,他又捐出了自己所有的财富。
新中国刚成立时,他将自己的故居,捐给中华医学会,另附赠几千册藏书,有关传染病的论文及标本等捐给了香港大学。
年,他将重返马来亚后20年间辛勤收集的两千多卷,有关中国和欧洲艺术、哲学、科学、历史和文化方面的书籍,捐献给新加坡南洋大学。
59年,他出版了一本自传,在序言中写道:“我曾将大半生奉献给古老的中国,往事在我脑海里记忆犹新,新中国的成立,终于使这个伟大的国家永远幸福繁荣”。
60年,伍连德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八十一岁。
伍连德将毕生都奉献给了人类医疗事业,毫无疑问他是一位极其伟大的医生,一位彻彻底底的人道主义者,但即便他取得了如此瞩目的成就,他也只是始终以一位医务工作者自居。
据马来西亚群众的回忆,伍连德亲民和蔼、认真负责,一直工作到八十岁才退休。
梁启超说:“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博士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