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病能治愈吗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13.html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是一部集国内现存古代书画作品之大成的图典。年,中宣部批准文化部组织全国顶级权威专家谢稚柳、启功、徐邦达、杨仁恺、刘九庵、傅熹年等人组成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在全国范围进行了长达八年的巡回鉴定。将所见书画一一品等级,分精粗,选佳作编成此图录。这是中国文物艺术保护史上影响巨大的一次空前壮举,于收藏、学习、鉴定对比古代书画极具价值。
年10月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全体工作人员合影
(图片源自网络)
本场“仰之弥高——中国古代书画夜场”将带来除金廷标《听泉图》外,经古代书画鉴定小组鉴定,并出版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的另外三件珍品:诸昇《青溪十咏图》张深《龙泉庵图》及金农《幽兰图》。
Lot
诸昇(-?)青溪十咏图
册页水墨纸本/绢本
出版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十一),第81-82页,文物出版社,年。
著录
1.《中国古代书画目录》,第6页,文物出版社,年。
2.《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一),第页,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年。
3.《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第页,辽宁人民出版社,年。
说明
1.此作品为浙江省博物馆退还作品,编号为浙1-。
2.赵之琳、陈鼓永题跋。陈鼓永(?-年),浙江海宁人。顺治十二年()进士,字雍期,号学山。历官散馆授检讨,任江西主考官、秘书院侍读学士、武会主考官、东阁学士、吏部左侍郎。康熙十五年迁左都御史、十六年改工部尚书,康熙二十年六月諡文和。
3.劳继雄著《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以及杨仁恺《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记载为:“册八开”。因赵之琳对题吟咏部分钤印有“青溪十咏”一印,故鉴定组予此册定名为“青溪十咏图”。
诸昇《青溪十咏图》陈鼓永题跋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出版页影
诸昇在当时以擅长兰花、竹石闻名,其画竹师鲁德之,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写意画竹,而是注重刻画竹子在自然界中的种种神韵,师造化而兼师心源。其画用笔爽利,妙到豪颠,极具虚实掩仰之姿。
此套《青溪十咏》写竹景数帧,各具妙趣。图中多写竹石,竹竿劲秀,挺拔直立,叶分浓淡疏密,谐和成趣,横斜曲直,不失法度;竹叶皆个分,疏密有致,其中所作雪竹尤为精彩。乍看,宛如在清辉晓雾中婆娑翩跹,又似在夕阳馀照下卓然生姿,极富情韵。图中绘有巨石,杂草丛生,竹石互衬,实为动与静之比,全画洋溢着一股清逸秀雅之气。他画的墨竹,不是自然之竹的再现,而是把在特殊环境下观察到的竹韵如雪竹、雾竹、月竹等,用充满写意性的笔调表现出来,将眼中之竹和自然之竹融为一体,进而使作品既脱离了旧的程序,又不失于法度,洋溢着鲜活的自然气息,从而形成沁人心田、生机盎然的独特面貌。
诸昇《青溪十咏图》局部
诸昇非常讲究用墨,在充分利用墨分五色的特殊效果,营造画面丰富层次的同时,更营造了雾色竹韵的环境气氛。其中虚虚实实的用笔,工整而有变化,生动却不草率,极富情韵和润朗之气。湖石以简括的笔法勾就,稍有晕染,石的顶部点饰数笔,显示有一些碎小的植物,圆形的墨点与长形针状的竹叶对比中有变化,石的根部,细草丛生。这组景物在整个画面里起到视觉上的平衡作用,同时也与雾中之竹的情态形成鲜明的对比。细细品味,那清晨晓雾中的新竹,骄傲地舒展着修长的身姿;阵阵薄雾飘来,竹影婆娑,若隐若现;片片带露的竹叶被浸润得鲜活欲滴,流露出清逸秀润之气,使人爱玩不已。
此画另配有八段诗歌题跋,读其诗,味其景,相互对应,愈见神妙。如“茶烟初烬理新诗,忽听窗虚风雨迟”一句,将竹声雅韵,刻画的贴切而空灵,和画面相对应,使人如觉春风披襟,逍遥竹林之中而尘虑顿消。这套册页曾经浙江博物馆收藏,其背面仍附有浙博签条,是一件流传有序,品相完好的珍品。
Lot
张深(清)龙泉庵图
手卷设色纸本
1.《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一),第页,文物出版社,年。
3.《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第34页,辽宁人民出版社,年。
1.爱新觉罗·乌尔恭阿邀请画家张深同游山中名胜,同时随侍的还有他的三个儿子,二子肃和、三子端华及五子恩华。爱新觉罗·乌尔恭阿(—),初名佛尔果崇额,袭爵,诏改名。号石琴主人,郑恭亲王爱新觉罗·积哈纳第一子,郑献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七世孙,乾隆五十九年(年)袭郑亲王,道光二十六年(年)薨,谥曰慎。有《石琴室稿》、《易水往还稿》。
2.“永安沈氏藏书画印”的主人当为清末福建望族,书画收藏大家。明清画作常见钤有此印,如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曾鲸《葛一龙像》和台北故官博物院所藏的文嘉《江南春色图》。
龙泉庵为北京西山“八大处”之第五处寺院,以泉水清冽,风景秀丽著称,明清以来,为文人雅士清游胜地。清张深所作《龙泉庵图》便描绘了道光甲申()一次文士雅集的场景,诗文书画,俱称擅场。
清道光四年初夏,时驻守香山、任正黄旗汉军都统的郑亲王乌尔恭阿邀请画家张深同游山中名胜,同时随侍的还有他的三个儿子:二子肃和(蔼亭)、三子端华(端友)以及五子恩华(兰居)。初夏的山景“落红满径,新绿初齐”,几人在龙泉庵稍事休憩,其间泉声松色,萦绕于几席之间。清谈快论之际,好友奎照(玉庭少宰)过访,并作诗纪游,随后诸人皆有和作,张深作此幅《龙泉庵图》以纪其事。
奎照,字伯冲,号玉庭,索绰络氏,满洲正白旗人。奎照之祖父德保,官至礼部尚书。父英和,官至协办大学士。奎照为嘉庆十九年(年)甲戌科二甲进士,选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历官至礼部尚书、军机大臣。奎照祖父德保,父英和,兄奎耀分别为乾隆二年(年)、乾隆五十八年(年)、嘉庆十六年(年)进士,且皆得以入选翰林。至奎照点翰林之时,其家族入玉堂已历三世。朝野一致称道,以之为满洲清望。成亲王永瑆特题“祖孙父子兄弟翰林”相赠。
由此知奎照为满族亲贵中风雅之士,而郑亲王乌尔恭阿为清代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系清太祖努尔哈赤之三弟舒尔哈齐之后裔,他别号石琴道人,又号雏凤楼主人,也是一位“工诗善书”之士。《皇清书史》称他“书法赵荣禄,兼精鉴别,遇有法书名帖亲加鉴别,得者珍之”。乌尔恭阿有《石琴室稿》传世(《清代诗文集汇编》误为弘曣所作),集中多有赏鉴书画、古玩以及投赠玉庭、张深之作。其中《再游翠微山龙泉庵呈玉庭侍郎》一诗中有:“五年前向此山行,曾记榆钱采作羹”之句,所指或是咸丰四年的这次雅集。
张深(清)《龙泉庵图》局部
随侍乌尔恭阿的三个儿子中,三子端华于道光二十六年袭郑亲王爵,不久诏授总理行营事务大臣及御前大臣。道光帝死,受顾命。咸丰继位后,为领侍卫内大臣,咸丰十一年,咸丰在热河行官病重,任命端华、肃顺、怡亲王载垣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俗称顾命八大臣,总摄朝政。两宫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后,端华赐自尽,其弟肃顺被斩首菜市口。时论以为“端、肃辅政无亏,以争垂帘被诛,死本非罪”。
张深作此图时,端华还是一位年仅十八岁的少年,卷末有其三兄弟的题诗,皆作端严方正的小楷,诗歌也颇可观。
张深为丹徒画派骨干画家张崟之子,画传家学,气味静穆,尤工山水。画史中记载他“初馆藩邸,遇名迹必数摹,得其神髓乃止,故笔意深厚入古”,由此可知他最初或即在郑亲王处为馆师,由此得以泛览宗室所藏古画名迹。此图笔致严谨,刻画周到,画龙泉庵于青松翠柏深处,中有高士数人清坐畅谈,云影天光,气象冲和,确为着意经营之佳作。
卷尾有张深自作诗数首,内容皆写京师西山一带胜境,如翠微山、龙泉、香界寺、宝珠洞、三山庵等地,可知诸人足迹遍于西山,所游非止一处。卷末有李登瀛、肃和、端华、恩华的和诗,纪事言情,与此画卷同为西山名胜的一段掌故。
旋转屏幕浏览全卷
Lot
金农(-)幽兰图
立轴水墨纸本年作
1.《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一),文物出版社,第页,年。
2.《金农书画集》,西泠印社编,上海书画出版社,年。
3.《扬州画派书画集·金农》,第2页,天津美术出版社,年。
1.王凤珠、周积寅编《扬州八怪书画年表》,江苏美术出版社,年。
2.《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第页,上海书画出版社,年。
3.《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一),第页,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年。
4.《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第44页,辽宁人民出版社,年。
1.北京市文物商店旧藏。
2.“小琢鉴定”为胡小琢(清道咸间山东济南人)藏印。小琢字实君,名春华,道光进士,官至太守。室名“遂性草堂”,以收藏金石书画有名其时。李佐贤、李玉棻多以其藏物入书。
3.“煦堂鉴藏”为李大融印。李氏字伯冲,号煦堂,贵州凤冈人。清朝政治人物,与李佐贤同为道光十五年进士。
4.上款“鹤崖”应为陈戴高(清),字山止,亦称山朗,号鹤崖,仁和(今杭州)人。其篆刻神似三桥(文彭),虽与白榆(徐贞木)友善而实私淑之。
金农曾有联语:“清如瘦竹闲如鹤;座是春风室是兰”,足见其对于兰花的喜爱。此作用双勾法绘山谷幽兰,含薰带露,清风脱然而至,兰叶飘逸翩跹。淡墨干笔,轻勾淡写,极富风致。对比金农两件兰花传世之作: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红兰花图》及现藏于南京博物馆的《兰花图》可看出,三幅兰花笔法构图几近一致。区别为此件作品未做设色。究其原因,许是因两幅设色兰花是在后来没落的扬州大盐商江春(号鹤亭)的水南别墅中,与大批文人雅士一同聚会之时所作。而本幅《幽兰图》白描双勾兰花是为高寿的儒雅文人陈戴高(号鹤崖)所作。心境与受众不同,作品表现方式也略有分别。此白描版本,更有一番雅韵。
金农《幽兰图》局部
金农的绘画有其明显的个人特征,伍蠹甫对金农的作品曾有过这样的表述“非作者不能画,而是力图打破完美、工整、细润的造型传统,从不经意、无所着力中追求完美,反映一定的情思、意境。”罗聘与项均多为金农代笔梅花。此幅《幽兰图》兰花线条简单舒畅,画面比例不同寻常,有浓烈的金农亲自执笔的画风。
此外,比金农的画更有辨识度的,是他的题词,他独创的漆书,字形方正,多折少转,充满了力量感。金农自幼学的是颜字,功底很深,朋友称他为“堂堂小颜公”。后来金农专研金石碑帖,将隶书的厚重和碑刻的刀感融为一体,追求的是一种古拙倔强之气,仿佛在悬崖峭壁上凿刻而成的,有着浓厚的金石感。难怪清人方薰会说,谁的画都可以没有题款,唯独金农的画不能没有款。杭世骏、让山和尚的论述也进一步佐证了这一点,在加上金农的题识之后,买画之人趋之若鹜,而无金农题识的画作,众人则觉兴味索然。此幅《幽兰图》,除去难得的双勾兰花,还包含了金农浓墨漆书的题字,益现蕙兰清绝优雅之态。
从金农的漆书题识“兰,香祖也。在幽林绵谷中不岀也。既不出矣,即三征七聘十二命,亦不出也。其惟世外肥遜之高士乎。画奉鹤崖老先生清教。杭郡金农,时年七十有三。”可知,金农作画时已是73岁高寿,而由“鹤崖老先生”可推测,彼时的上款陈戴高先生许是超越耄耋之年,可谓长寿之画,寓意非凡。
值得一提的是,《幽兰图》曾被民国年间北京著名收藏家杨济成收藏。杨济成喜好清雅,尤爱兰草。其藏品中曾有一件精致非常的成扇,正面于非闇临赵子固《白描水仙兰蕙卷》,背面为邢端小楷苏轼赋,扇骨为范节庵双面刻朱邦伟书法,与书画扇面同一上款。扇骨高一尺有余,紫檀制,十三骨,包袱头配以双螭形垫片,大骨三面使用贴黄技艺、双侧贴湘妃。扇子的尺寸与常见的不同,是杨济成定制之物。由此可见,杨济成对于兰花题材作品的极致追求。此幅《幽兰图》杨济成纳入己藏后,特地请陈半丁为其题签,并在题签上注明“金吉金双钩兰,济成藏本”,可见追求极致的他对其对此幅画作难掩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