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位列自贸区法院第一梯队。
前海是国家唯一批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示范区。
重视法治保障,是前海有别于国内其他功能开发区和自贸区的突出特点,也是前海的核心竞争优势和主要驱动力。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法学研究所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组对深圳前海法治示范区年法治建设情况进行了系统评估。
这是该项目组对前海法治示范区进行的第三次评估。评估显示,年前海法治评估总体得分为82.43分,相比年(78.42分)、年(80.48分)逐年进步。
前海法治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在规则体系、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司法建设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在顶层设计、政务服务、公开透明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规则体系较为完整
评估发现,前海规则体系较为完整,从条例、办法到规范性文件,构成了较为全面的规则体系。
而其他自贸区有的缺少统领自贸区发展的地方立法。例如,江苏、山东、广西自贸区自年8月批复直至年4月仍然没有地方法规指导自贸区建设,更缺少地方政府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有的自贸区则缺少指导具体改革措施的规范性文件。
但评估组认为,自贸区建设的顶层设计有待完善,建设前海的主要指导思想是广东自贸区深化改革方案,相比上海临港、海南等,前海自贸片区缺少一套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建设指导方案。
随着国务院总体规划中有关前海的先行先试政策陆续落地,前海还须出台新一批先行先试的政策作为制度创新的支撑和保障。
简政放权成效显著
前海管理局在推行简政放权方面,采取了标准化、便捷化、菜单式审批服务模式,统筹梳理并发布了管委会项审批服务事项。
清理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5项,占管委会全部自有行政审批事项的17%,集中在企服处的行政许可事项已从67项压缩至56项,占全部压缩量的44%,实现“审批事项进清单、清单之外无审批”。
为了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前海自贸片区逐步推动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八大维度数据协同,逐步打造可感知、能记忆、有体验的“智慧大脑”。
目前,该平台已经实现19个部门余万条数据的有序汇聚,确定余项指标类数据,提供23个空间服务,未来将全面为前海自贸片区提供数据服务,为精细化城市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前海管理局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能够实现所有事项线上办理,但评估发现,政务服务网上办理还存在办理延迟或旧有系统信息尚未处理等问题,导致部分事项过期仍然没有得到有效办理。
例如,部分年10月申办的社会投资项目备案管理项目,仍然显示“待处理”。若上述申请事项已经处理,只是由于系统升级,原有内容没有及时处理,则应当尽快归档,避免公
众对政府工作产生误解。
国际化司法能力突出
评估发现,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建设稳步推进,位列自贸区法院第一梯队。
比如,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涉港商事案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年,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新收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简称“四涉”案件)件,占民商事案件总数的30.79%。其中,受理涉港案件件,占“四涉”案件的70.91%,涉港商事案件数量位居全国法院第一。
评估发现,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加强了涉外、涉港、涉澳、涉台案件的法律团队建设。
比如,完善港澳籍陪审员制度;推动香港律师以涉港商事案件代理人身份参与民事诉讼和仲裁业务试点,并探索进一步放宽取得内地律师资格的港澳居民从事诉讼范围;与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合作的47家调解组织中9家为境外调解组织,极大提高了调解成功率;探索港澳地区专业人士作为特聘检察官或检察官助理。
评估发现,前海在纠纷化解方面储备了大量国际化人才,尤其是在国际仲裁方面,“深圳国际仲裁院仲裁员名册”现共有名仲裁员,覆盖77个国家和地区,境外仲裁员有名,占比超过41.26%,仲裁员结构国际化程度为中国最高。
尽管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司法改革落实情况较好,但是在司法公开方面仍有提高空间。
比如,庭审直播无法播放。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网站中的庭审直播录像无法正常播放,严重影响庭审直播公开效果,公众只能到广东法院庭审直播网观看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的庭审录像。
再比如,送达公开长期未更新。评估发现,尽管门户网站中设置了送达公开栏口,但最新公开的信息日期是年4月28日,此后直至评估结束都没有更新相关内容。
截至年底,前海自贸片区已经构建起集仲裁、调解、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查明为一体的全链条法律服务保障体系,汇聚了近30家律师事务所及分所,全国11家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有7家均落户前海自贸片区。
考虑到前海自贸片区拥有17万家注册企业,未来将不断涌入更多的外资企业、本地创业企业、新兴产业。面对如此庞大的企业、产业群,上述资源则相对不足。
评估组认为,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指数级增长的企业,前海自贸片区现有的法律资源,尤其是能够从事涉外业务的律师事务所以及律师队伍仍较为短缺。未来,涉外律师事务所和律师的缺口情况在一定时期内很难有效解决。
(作者:王峰编辑: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