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让我们知道生命的来处
清明悲离别 绵绵无尽期从我有记忆的时候,每到清明节,我就记得我奶奶带着我,到农村那种四叉路口,烧纸给先祖。
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我只是觉得有趣好玩,但是我也感觉得出来,当时我奶奶对这种庄重的祭奉仪式是很认真的,沉重的心情充满了悲伤和哀思。自小就知道,烧纸这种对先祖的哀思仪式,一般都是由男人来操作,可能是当时我爷爷或父亲伯叔他们都忙于农事,我又是家里的长孙,又是独孙,因为我到我16岁我小叔家才有了儿子,所以当时清明节烧纸的事,都是有我奶奶带着我来做,可能这样会更有代表性吧,古人说的男孩子传承香火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意思。
每次烧纸,奶奶都让我带上一根家里灶堂烧火的铁火叉,在农村那个土路的十字路口,画上一个圈,那个圆圈必须还要留一个缺口,算是城门,好让先祖们进来收钱纸。奶奶嘴里不停念叨,教着我说:老太爷,老太太回来收钱纸吧,还顺带叫上二爹爹(我们地方话,就是我爷爷的二哥),还有二舅爹爹(也就是我奶奶的二哥),因为他们都没有后人,也必须分点钱给他用用。烧完了,让我跪在一堆纸灰边上磕上几个头,算是仪式结束。
当时虽然只有几岁,年龄很小,懵懂的我已经感觉到,人岁数大了都会死的,给先祖烧纸让我也明白了,生命是有来处的,都是可以追宗溯源的。
后来在我奶奶84岁的时候,我还清楚地记得,我和我大姑从县城,匆匆赶到家的时候,奶奶因为突发中风脑梗,神志已经不清,半倚在堂屋的门板上,真的是气若游丝,生命奄奄一息,屋里面有我二姑,我父亲,大伯,小叔,还有我爷爷,在边上不停的叫唤,但是我奶奶没有一点点的回应,在我跪下那一刻,叫奶奶的时候,奶奶嘴里清楚的挤出了两个字:发财。同时眼角流下了一行泪水,后来虽然也没有发什么大财,但那一幕生死离别的情景,使我终生难忘。
奶奶不识字,姓朱,娘家是隔壁村上的,小时候讨过饭,一辈子连个名字都没有,记得生产队里花名册上,奶奶名字叫王朱氏。记忆中奶奶好像一辈子都是在做饭带小孩。奶奶把我这一代带大后,接着又是我小叔家的三个小孩,再后来又是我的儿子和堂姐家的两个小孩。
奶奶一辈子虽然生活清苦,但子子孙孙承欢膝下,天伦之乐,感受的淋漓致尽,更笃定了后来奶奶对生与死的从容,所以奶奶临走的时候,看不出一点点对死亡的恐惧。
奶奶一辈子最喜欢吃的就是农村集市上炸的油条。来人世间84年,体会最深刻的可能就是小时候讨饭时的饥饿,所以临终前送她宠爱一辈子的长孙子两个字就是:发财。因为发财了才不会挨饿了。奶奶不识字,临终前没有什么遗训和人生教诲。只有“发财”那两个字才最朴素真实。奶奶去世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
清明将至,祭:我的爷爷,我的奶奶,我的母亲。
清明悲离别,绵绵无尽期,宇宙生死轮回,人间香火不息。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