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不代表个人劳动创造能力,但它已成人类

育邻梦

网友提问:学生说谁没读多少书还是挣大钱,怎么教育他?

回复:学历不代表个人劳动创造能力,但它已成人类职场最佳“入场券”。

能力,生命物体适应自然生存环境所展现出来的柔韧性,比如人类具备通过主动劳动获取食物、通过群体协作解决生存与发展问题的能力。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主动劳动创造实践联系在一起,离开了具体生产劳动实践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

恩科(ēnkē),指科举制度中于正科外皇帝特恩开科取士。宋代有赐出身之恩例和“特奏名”。开宝三年()、太平兴国二年(),宋太祖、宋太宗分别赐参加省试、殿试落第十五次、十次以上者“出身”。咸平三年(),又许举人年高而屡经省试或殿试落第者,遇殿试皇帝亲策士时,由礼部另立名册奏上,参加附试,称“特奏名”。是为恩科之嚆矢。

宋时科举,承五代后晋之制,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乡、会试,是为正科。遇皇帝亲试时,可别立名册呈奏,特许附试,称为特奏名,一般皆能得中,故称“恩科”。恩科始于宋,明、清亦用此制。清代于寻常例试外,逢朝廷庆典,特别开科考试,也称“恩科”。若正科与恩科合并举行,则称恩正并科。

《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天地看待万物都是一样的,不会对谁特别好,也不会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所有自然生命都必须以被动适应+主动索取的方式适应自然生存环境。植物从自然物质中吸纳可溶于水的微矿物质结合光合作用生产生命养料、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微生物寄宿在植物或动物体内......自然生命悄无声息地形成了具有相对均衡稳定性的“生态食物链”,自然“生态食物链”中的生命群体之间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高级、低级之分。

学历=职业入场券

人类,自然生命体系中综合智商最高、成长发育最慢、成长可塑性最强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动物,也是自然生命体系中唯一具备按照自主生存需求通过主动劳动创造生活消费物资的动物族群,驯化播种植物的农业、驯服圈养动物的畜牧业和渔业、采矿加工制成生产劳动与生活辅助用具的工业、辅助人类战胜疾病的医药业......主动劳动创造已经成为人类与其它自然生命区别开来的根本标志。当然,人类也是自然生命体系中,唯一将特定现实物质的形态+性状+功用提炼汇集成抽象的符号+读音+寓意、从而形成抽象社会生存文明成果集合的动物群体。

鲁迅先·《故乡》:“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人类诞生之初和其它自然生命一样,完全依赖自然环境生存、不曾有仍何生产劳动职业分工,每个人都必须亲自采摘植物果实+捕获猎物才能养活自己。但是,作为高智商社群性哺乳动物,人类在适应自然生存环境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相对的组织领导者,并由此产生了相对的社群事务管理体制——公权力。

公权力,是人类共同体(国家、社团、国际组织等)为生产、分配和供给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制度、安全、秩序、社会基础设施等),促进、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而对共同体成员进行组织、指挥、管理,对共同体事务进行决策、立法和执行的权力。合法的公权力本质上是一定范围内社会成员的部分权利的让渡,或是说一定范围内社会成员的授权。

先有农耕,后有农业劳动骨干、先有社群战斗,后有将军指挥军队、先有人类利用水火蒸煮食物,后有专门烹调食物的厨师、先有社群事务管理,后有人类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体制......人类社会主动劳动创造的分工协作以满足群体繁衍生息为基础,所有人类社会事务都先有相关劳动、而后才被确立为职业分工、继而形成相关职称评审。因此,纵览人类社会文明进化历程,孔子作为我国第一位大教育家却没有学历、孙武作为第一不军事著作的作者却没上过军事学校、历朝开国皇帝都没有接受过关于如何做皇帝的教育。

自然资源为公、先占先得、群体继承......自然物质世界的一切生命养料原本都是公共资源,哪种生命物质能够到它、它就归所有,比如植物根系触达区域内的水分枝叶伸展触达区域内的阳光、食草动物足迹触达处的青草、肉食动物捕获的猎物等都遵循先占先得这一基本原则。因此,作为综合智商最高的社群性哺乳动物,现代人类一切分工协作环节的创立者的确都未接受过科班教育培养,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肯定都没有大学学历、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都没有通过书法等级考试、卓别林肯定没有上过电影学院、邓丽君好像也没有上过音乐学院。但是,人类社会文明成果或者职业分工一经创立,它就会对新进入者有所要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白话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因为主动劳动创造,人类社群中产生了普通老百姓和历史名人的差别。但是,人类一旦确立了某种分工协作岗位,设置岗位职责、岗位人员任职标准,以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老师任教资格为例,20世纪70年代之前,能识字、写字的人都可以做老师;20世纪90年代,稍偏远地区任然有大量代课老师。今天,许多企业内高级管理层的学历亦不及新招录人员。因为,虽然学历不代表个人劳动创造能力,但它已成人类职场最佳“入场券”。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需要来自家庭的无私陪伴、需要来自学校和社会的谆谆教导。育邻人:探索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以期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建成社区邻里相帮的教育服务生态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36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