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8日,茅台开启了一段辉煌历史:茅台从39名员工、75吨产能的小作坊起步,发展成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演绎了一段百折不挠、矢志攀登的民族品牌故事,书写了一篇从奠基立业、改革兴业、转型大业到高质强业的茅台辉煌篇章。 11月8日,在茅台集团举行茅台辉煌70年庆祝大会的同时,茅台辉煌70年主题展览也在茅台会议中心大礼堂同步开启,备受广大员工的
展览以“致敬奋斗者:我的茅台,我的时代”为主题,以茅台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为线索,将茅台70年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七个部分,以“普通人”的视角和细节,展示了茅台70年的发展变迁。
走进大礼堂前厅的时光隧道,时间开始回溯。 年11月8日,贵州省专卖事业公司仁怀茅台酒厂成立; 年更名为“贵州省茅台酒厂”; 年结束十五年完不成生产任务的历史,超额完成产量吨; 年茅台酒产量突破一万吨; 年实现“营收过千亿、股价上千元,市值超万亿”; …… 每一个年份、每一个时间点都记录着茅台走向成功的每一步,都是茅台不断攀登发展高峰的见证。
来到二楼的展厅,一本记载着茅台成立之时39人的泛黄花名册,一份师徒合同,一份茅台酒厂试点计划,一张行车手工图,一张茅台酒厂托儿所开班典礼照片……透过这一件件尘封的文献、图片和老物件,展示了茅台这艘巨轮是在怎样的条件下,打下第一枚铆钉、发出第一记桨声,又是经历过怎样的曲折与浪潮,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这位是我曾经的同事。”退休老员工王开国指着展板上的一张老照片,回忆起当初的工作场景。王开国年进厂时,茅台酒厂还不到人,如今已发展到4.3万职工,这是他万万想不到的。 “以前的茅台酒厂没有电,照明用的是煤油灯,各方面都是体力劳动,全靠人工背、挑。我才进厂的时候只有一个车间,要半夜起来把水烧好,早上天亮班里的职工才来上甑烤酒。”回忆曾经那段艰辛探索和曲折前进的岁月,王开国仍记忆犹新。 除了王开国,展览还吸引许多老员工前来参观,其中不少人都发现了记录自己曾亲身经历的历史时刻的照片。 年进厂、年退休的老员工金中华,在一张包装车间的老照片面前驻足良久,照片里的大转盘、白色陶瓷瓶和包装生产的景象,让他仿佛回到了当初在包装车间工作的岁月。 “当时我们要推着人力车去库房把酒拉回来,再把酒倒在高过转盘的坛子里,靠自然的压力把酒压到下面的缸子里,才能一提一提地打酒装瓶。”金中华回忆说,那会包装每天的产量最多就七八百瓶,到他退休时产量已达到了多瓶。
看到年3月茅台托儿所成立的彩色照片时,集团企业文化部的曾资贻便停下了脚步,她说照片中有她爱人杨博文小时候的身影。当时杨博文父母都在厂里忙着工作,没有时间照顾他,就将他送到了厂里的托儿所。如今,杨博文早已接过了父母的接力棒,在机电维修公司的岗位上继续为茅台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这些图片展示的每一个瞬间,背后都有一段历史、一段故事。”展览的策划人高嵩介绍说,希望展览能唤醒茅台员工对这些历史的回忆,通过这些文献、照片,可以更深地认识到,茅台取得今天成就的来之不易。
茅台发展史是一部艰辛史、创业史、奋进史、创新史、辉煌史,既非单纯数字的变化,也非简单厂容厂貌的变迁。辉煌七十年奋斗历程,凝聚了“艰苦奋斗、不惧挑战,坚守传承、开拓创新,恪守诚信、品质为本,爱我茅台、为国争光”的茅台精神,成为一代又一代茅台人砥砺前行、风雨无阻的精神之源、动力之源,激励着茅台人走过了人背马驮、艰苦创业的年代。 历史鉴证未来,奋斗正当其时。随着党和国家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茅台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站上了新的发展起点。逐梦不息、奋斗不止的茅台人,必将牢牢把握时代机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走好五线发展道路,实现从高速到高质,从量变到质变的能级跃迁,完成新时代赋予茅台的新任务和新使命。 “我为茅台七十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感到骄傲和自豪,也为开创新的未来满怀坚定信心和美好憧憬。”参观完展览,员工王维在留言本上写道。 图/文赵文霞李卫朱书军
编辑沈仕卫 编审向永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