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一名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学生通过四川在线“问政四川”平台和川报观察民情热线求助通道反映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我是一名大三学生,通过在个人所得税APP上查询得知,自己的身份信息被一家企业盗用,系统显示自年10月开始,我‘就业’于该公司并有薪资被用于申报税款。”
同时,部分成都医学院学生也向四川在线问政四川反映,该校多位同学突然“被就业”,个税信息显示他们成为了成都鑫路鸿保险代理有限公司的员工。
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学生向税务机关申诉自己被冒用身份信息情况的截图。(受访者供图)
是谁泄露了学生信息,企业为何要盗用?这种现象是否普遍?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1.不是个案
多所高校学生遭遇过个人信息被企业冒用情况
成都医学院学生李晴(化名)向记者表示,自己从没在成都鑫路鸿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工作或兼职过。“连听都没听说过这家公司。”李晴说,经查询个人所得税信息才得知,自己“被就业”时间为年3月至12月,涉及“工资”总额.7元。她特别留意了是否有缴税情况,查询发现税收显示为“0元”。
李晴表示,通过与同学交流,她发现班上大部分同学个税申报信息都显示,已在这家成都鑫路鸿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工作”。此后,成都医学院向记者传来一份“关于多名在校学生信息被盗用的情况通报”,通报显示,经学校全面排查,检验医学院级名学生的个人信息被成都鑫路鸿保险代理有限公司等企业盗用,学生的个税APP上显示被编造虚假工资发放记录、被申报税收。
成都艺术职业大学设计与传媒学院动漫技术专业的大三学生卢林(化名)和40多名同学,也正遭遇个人信息集体被企业擅自使用情况。
卢林提供的个税APP截图显示,从去年10月到今年3月,云顶动画有限公司每月向他发放元的工资。卢林介绍,学校和该公司属于“校企合作”关系,该公司员工去年曾给两个班学生上过课,还有个别学生到这家公司实习过,但自己并没有参加实习,也未向该公司提供过个人信息,不清楚自己的信息是怎么泄露的。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类似高校学生成为企业“冒名员工”情况并非个案。在四川在线报道后,很多网友留言表示自己遭遇过或正在遭遇这种情况。网友@原谅我过分美丽说:“不查不知道,一查我也被盗用了,怎么投诉啊?”网友@1葉子_表示:“查了一下,自己的信息也被泄露了,年一共4万多元,班里90%同学也是这样,而且是同一个公司……”网友@Louuun说:“我也被盗用了!!!年一月就开始有工资记录了!”……微博上“学生身份信息遭企业冒用”的话题,截至4月27日中午12点,已有72万阅读量。
据媒体公开报道显示,近日,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多个高校的多名学生也均出现个人信息被企业盗用,“被就业”成企业假员工的情况。
2.是谁泄露
学生信息泄露有多种路径可能存在多公司共享实习生信息情况
企业要使用学生身份信息冒充员工,需要获得身份证号等学生个人隐私信息,这些信息是如何泄露的呢?
在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学生信息泄露事件中,成都云顶动画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有几个学校的学生集中到公司参观,公司为了方便管理就要求带队学生统计学生信息发给公司。云顶动画有限公司后又委托了第三方代理公司,代理公司将卢某所在专业的学生名单当成了公司应发工资人员名单。至于只有身份证号没有银行卡号等信息是如何发工资的,该工作人员表示这是公司的内部流程,不方便透露相关情况。
不过据卢林介绍,他们专业两个班加起来,仅有十多名学生前往该公司参观过,其他几十名未参观的学生信息却也在该公司的工资名录上。4月27日,当记者再就这一疑点询问时,该公司的商务负责人说:“具体到这件事上,我们还无法确定是谁给我们提供的学生信息,需要进一步调查。”
对此,成都艺术职业大学新闻发言人分析,按照国家规定,学校每年要安排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学生想要去公司实习,需要自己向公司提供个人信息,有些学生为了确保自己能够参加实习,通常会向多家公司提供个人信息,可能是学生提供了个人信息后,公司之间出现了信息共享的情况。
而从过往已经发生的一些学生信息泄露事件来看,也可能有更多路径。
据公开媒体报道,重庆一所高校的“被就业”事件中,涉事企业已经承认是公司员工利用自己是该学校学生家长的便利,“在女儿的电脑上发现了学生们的普通话考试信息登记表,随后将信息盗用。”河南的一所高校学生爆料,他们学院的一名老师以兼职为由,让学生提供个人信息,后学生未就职,却查到工资记录。
3.为何冒用
以在校大学生充作实习员工
不仅可以避税还能逃社保
为何频繁出现学生信息泄露事件,大学生信息有啥用?记者采访了人力资源领域资深人士李沛侠(化名),她介绍,这种操作主要是为了避税。
李沛侠介绍,在工资花名册上,虚增员工人数和工资,这样就可以提高人力成本,降低上报的利润和税收等。为了避税,很多企业都会想办法通过网络或者学校熟人获取大学生的身份信息,来伪造工资花名册。
厦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企业获取大学生个人信息后,“一种是把大学生伪装成公司员工,少缴纳企业所得税;另一种是用大学生分摊高管的高额工资薪金,降低高管适用的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因个人所得税的综合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工薪越高适用的税率就越高,把高额工薪分摊到多人头上,相应的适用税率就会降低,自然就可以少缴税了。
“这里还有个小‘诀窍’。”李沛侠介绍,在校大学生的身份信息比毕业生信息更受欢迎,因为在校大学生可以签实习合同,而按照国家规定,实习期内是不用交社保的,所以又省下了至少一笔社保费用。此外,还有的企业会批量采购退休人员的身份信息来造工资花名册,也是为了避税和不交社保。
“实际上这种做法也已经存在很多年,我以前朋友所在的公司,就进行过类似操作,只不过很少被发现,大家也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事。”李沛侠说:今年3月1日到6月30日是我国首个个税汇算期,大学生如果在年有劳务报酬收入的,大概率可以退税,因此,查询个税APP的大学生增多了,问题才被广泛爆出。
记者在采访云顶动画有限公司时,该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似乎也觉得学生有点小题大做。“不知道为什么学生还揪着不放。”该工作人员向记者强调,学生“被就业”事情已经处理完了,个税APP上的记录也已经删了,没有给学生造成经济损失,对学生没有什么影响。
4.如何担责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最高可判处七年有期徒刑
“被就业”中多出来的工资记录对学生真的没有影响么?
记者就此采访了税务方面的业内人士。该人士认为,学生个人信息泄露,这可能会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很多高校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虚增的工资收入可能造成个人所得税增加;另一方面,如果在工商或税务的系统中被录为某一家无关企业的法人、财务负责人、办税人,而这家企业又被列为非正常或有其他的风险信息,将会影响到本人办理其他正常公司业务。
李刚认为,个人信息被盗用还可能对家庭收入退税产生影响。“如果大学生的身份信息被盗用作为企业员工,意味着其已经就业、不再处于学历教育状态,父母再去申报教育经费专项附加扣除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无法申报的结果。”
记者采访的多名高校学生也表示,得知个人信息被盗用后,他们有很强的心理不安感。李晴说,她明年7月将正式毕业,希望能尽早消除“被就业”信息,以免对真正就业等造成影响。
如果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又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首先肯定是要向税务部门进行申诉,请求税务部门进行调查。”省法律援助中心的公职律师郑慕琼建议,“同时也可以报警或直接向法院起诉。”
成都市成华区税务局纳税服务中心邓先生支招,市民下载个税APP后点击个人任职职务,可以看到自己的相关任职信息。如果出现被冒用信息的情况,可点击“申诉”,由相关主管税务机关风控机构进行处理。一旦申诉受理之后,10-30个工作日左右可得到回复。如果被冒用信息的情况属实,税务机关首先会对该公司年账务相关信息进行调查;如果涉及金额较大,将进行追缴、罚款甚至追究刑事责任等处理。
泄露信息者又该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郑慕琼介绍,故意泄露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构成犯罪的,最高可以判处七年有期徒刑。
据最新消息,对于成都医学院学生信息泄露事件,新都警方已正式立案调查。同时,公司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已对公司财务负责人进行了约谈。税务机关进行核查后,责令公司立即取消所涉学生的个税申报,对涉及应补个人所得税的人员进行补税。
4月27日下午,记者又联系了成都艺术职业大学新闻发言人,他告诉记者,税务部门也已介入调查。“考虑到是‘校企合作’企业,暂时不报警,但如果此事处理不当,后面可能会终止合作。”
问政四川
听得见声音,看得见态度。
在四川有困难,找问政四川。如果您在四川遇到了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请登陆四川在线“问政四川”留言反映、求助或建议。“问政四川”将充分发挥平台的互动联系作用及舆论监督功能,第一时间传递民声,推动问题得以及时解决。
记者杨琴黄大海伍力
编辑熊猫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