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盐阜大众报」
□阜宁县阜城街道关工委 多年来,阜宁县阜城街道关工委按照“建立档案,规范管理,充分利用”的要求,从年至今,共整理和收藏关爱工作档案近50卷,为开展关爱青少年各项活动提供了翔实的档案资料,有力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扎实开展。 一、全面调查,建立档案 在未建档案之前,关爱活动无资料可考,无经验可借鉴,工作起来难度较大。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况,打开工作局面?经过思考,认为只有首先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有效开展工作。于是,决心从建立档案做起。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工作对象的底细。街道关工委召开会议,发动“五老”登门走访调查,并印发统一的表格供填写,要求村(居)关工委在规定时间内如实上报,由街道关工委分别汇总,装订成册。很快建立全街道的留守儿童名册、“五失”青少年名册、“病、残、孤、困儿童”名册、“五老”人员名册、“五老”志愿者名册,“五老”帮“五失”青少年结对帮扶名册,村(居)关工委组成人员名册。同时,街道关工委将上级下发的文件、会议材料等,平时上报的经验材料、工作总结等,定期收集分别存档。还将年终一次性的关爱工作报表,年终分别汇总装订成卷。 关爱工作档案建立以后,就要加强管理。在街道党工委、街道办的支持下,配备4个档案大橱,用于保管档案,还配备桌椅,以便展示档案,方便查找阅读。明确档案管理人员,依据《档案法》建立管理制度,使档案管理规范化。在此基础上,还抓了各村(居)关工委的建档和管档工作,形成关爱工作档案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利用,指导实践 档案的重要属性在于实用性、指导性。街道关工委把重点放在使用档案上,最大限度地服务关爱青少年各项活动扎实开展。 一是在档案中寻求关爱工作切入点。年初,为了进一步做好“五老”结对帮“五失”青少年,对全街道“五失”青少年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查摸底,对比档案中的相关数据,发现原有“五失”青少年经过“五老”结对帮,有的已经转好,也新增一些需要“五老”结对帮的对象。全街道仍有失亲孤儿、失管留守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33人。之后,立即落实“五老”与之结对帮扶。 二是在档案中学习先进经验。省关工委在阜宁县召开全省发动“五老”为城乡青年扶志、扶技、扶创业现场推进会,街道关工委从这次会上介绍的先进典型中,学到“五老”如何各尽所能服务辖区内青年就业创业。新桥村青年李如华,前几年在新疆创业,因经济实力不足失败,返乡后欲重整旗鼓,但苦于缺乏资金,停业在家。街道关工委了解这一情况,主动与新桥村关工委协调,请有亲友办企业的“五老”出面,为其筹集创业资金。 三是利用档案中的普法教材教育青少年。市和县关工委下发的普法讲稿,可以多次运用。东风社区无业青年陈某,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失去管教。村关工委安排贾阜兰、许士珍两位“五老”,主动与他结对帮教,街道和村关工委经常组织其参加普法教育活动,并落实好吃、住问题,经过一年多的帮教,陈某表现逐步好转。 三、加强管理,常抓不懈 一是思想上有位置。街道关工委每年把档案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6月份完成上年度档案资料的集中立卷、装订、存档。当年的档案资料随时采集,保证无一散失。 二是实行动态管理。关工委的工作对象是青少年,每个人的学习、工作表现、生存环境经常变化。因此,街道关工委对相关档案资料每半年更新一次,特殊情况随时更新。 三是内容更详细,实用性更好。下发的文件资料,外地基层关工委工作经验介绍,主题教育、法治教育宣讲材料,分别立卷、归档,以便随时查阅。街道和社区(村)关工委的“五老”志愿者登记表,增加了家庭人口、经济状况、和睦程度等信息,可详细掌握人员情况,避免人员配备的随意性。各社区(村)关工委组成人员,年初、年中考察和年终考核的资料,全部进入档案,确保关工委组织网络健全,工作到位,责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