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安县瑞濠街道让搬迁群众成为上班族,

“‘面朝黄土背朝天’,每天和一亩三分地打交道,风吹日晒,没有什么稳定的收入来源,这就是以前在老家过的日子。”从正安县班竹镇搬迁到瑞濠安置点的赵友芳,现在在往后余生鞋业有限公司当一名下料工人。家里上有一名快到古稀之年的老人,下有4个在读书的孩子,家属长期慢性病不离药,赵友芳说起以前在老家的生活,难掩心酸。

“现在好了,家门口就可以就业,中午一下班,家属就准时打电话来让我回家吃饭,吃了饭还可以睡个午觉,没想到我40多岁了还能像年轻人一样,过着朝八晚六的规律生活。”说起自己现在的生活状况,赵友芳满意极了。

赵友芳所在的贵州省往后余生鞋业有限公司是正安县年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项目坐落于瑞濠街道,作为瑞濠安置点扶贫车间,不仅能够带动群众就业,还将财政涉农整合资金的万元量化给贫困户,贫困户按量化资金将获得相应的分红。

该项目共建成车间面积1.2万平方米。划分为针车、绣花、下料、品检、复合5个车间。目前,往后余生鞋业有限公司正在进行招工,计划9月8日全面投入生产,可容纳余人就业。赵友芳一听说这个消息,就去应聘了,还顺利地和公司签署了合同,成了真正的上班族,捧上了“铁饭碗”。

“居委会的干部带多人去鞋厂应聘,给我们详细介绍了工资构成、上班时间。我应聘的是针车工,底薪是0元,还有全勤奖,加上年底能够分红,光是想想就觉得好。”当记者问到李冬秀今天的应聘结果时,她嘴角流露出了藏也藏不住的笑意。

“我会电脑,我今天应聘的岗位是电商文员,底薪元再加提成,也有全勤奖,等开始上班了,我一定好好干,争取评一个优秀员工奖,每个月又可以多得到元的奖励了。”23岁的吴丹丹对这份工作的满意溢于言表,做足了准备。

像赵友芳、李冬秀、吴丹丹这样,在瑞濠街道家门口就业的搬迁群众有很多,他们都是扶贫车间的利益联结户,不仅可以正常获得工资,年底还能获得分红,拿到“双倍”的工资。现在的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

“现在公司正是需要工人的时候,我们人社中心和居委会进行了对接,目前已经引导了余名群众前往应聘。”街道人社中心负责人郑伟一边说,一边拿着花名册正在和公司老板对接。

自瑞濠街道成立以来,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探索建立“党支部+扶贫车间”的有效模式,积极动员、鼓励搬迁群众家门口就业。

“我们通过‘支部会议传达+党员干部宣传+党群连心户长和党小组组长入户动员’的方式,各个击破搬迁群众‘等靠要’思想,鼓励他们走出家门,实现就业。”瑞新居党支部书记王静说。

说起家门口就业,这些搬迁群众乐在其中,街头碰面,都能够感受到他们新生活的喜悦。

截至目前,瑞濠街道引进了吉他扶贫车间、梅华水产养殖项目、贵州往后余生鞋业有限公司等扶贫项目,通过实施“党建+扶贫”,通过集聚源动力、强化培训、党员带动等方式,成功引导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接近余户贫困家庭实现增收,就业率高达94%。

扶贫先扶志。自1.7万余名搬迁群众搬迁入住以来,街道党工委创新“党工委+党支部+党小组组长+党群连心户长+楼长”的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上门讲解扶贫政策、分析致贫原因、制定“一对一”脱贫方案,组织贫困户深入产业基地、工业园区等就业创业平台现场参观学习,开拓视野,激发贫困户的主动性、创造力和奋进心。

“我没有工作经验,不会使用针车,但是老板说会免费给我们进行培训,直到我们能够独立使用为止。”李祝群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群众们搬进来的时候,像李祝群这样缺经验、少技术的搬迁群众不计其数,于是,街道党工委主动对接县就业局,对贫困户进行就业培训。截至目前,已免费进行家政培训、种养殖技术、烹饪技术等再就业培训人次,不仅有效提高了搬迁户的就业技能,又保障了各扶贫车间和工业园区企业的用工需求,变“输血”为“造血”。

如今,瑞濠安置点不再是众人眼中的“贫民窟”,而是逐渐成长为富而不露的宝地了!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杨伦丽

通讯员胡瑶

编辑李洋

编审陈富强唐正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50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