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医生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147810.html如何让教师的工作不至于变得枯燥泛味?作为学校管理者应该引导教师走上教育科研这条道路上来。那么,问题来了,课题立项后如何启动教师进行教育科研?作为教育战线上的老科研,在担任校级干部之前做了很长时间的教科室主任,也分管科研很多年,这方面应该说还是有一些经验和心得。下面我提三点建议:第一个建议:建立例会课题在成立之初就要建立例会机制。人都是有惰性的,为什么很多课题开题后中间就什么事情都没有做,等到三年后就要结题。老师们开始感叹时间的流逝:都还没有开始研究就结题了。于是慌慌张张,东拼西凑,写得很累,且没有成就感。学校在课题组成立之后,一定要执行例会制度,由教科室来推动例会的召开,适时邀请学校领导参加。什么是例会制度呢?比如说每两个星期,我们固定一个时间开例会。开例会的时候就安排每个老师都要围绕一个话题来发言,来分享。当然,一定要有一位主持人和一位中心发言人,每一次例会要做好记录,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推动工作的进行,这叫例会制度。第二个建议:做好分工一个课题组不要变成了一个人的工作。学校里往往那个写材料的人最惨。我深受其害,成立了一个课题组,写了很多老师的名字进去,结果做研究的就只有一名教科室的主任,或者教科室骨干教师。没有分工的学校课题研究会让真正做研究的老师心寒。所以,每一个课题组成员都有分工:谁制定研究计划,谁撰写研究总结,谁提供学习资料,谁提供典型案例……我们要让课题组的每一个人都有事可做,都有研究可做。第三个建议:开展活动课题组一定要开展活动,通过活动来提升研究的质量。比如:我们要邀请专家、邀请全校的老师、邀请同行来看我们课题组的科研活动展示。展示的形式可以是一些研究课,也可以是课题组的汇报,因为形式大于内容,当我们要去展示的时候,那么就有效地推动了这个课题组的研究,课题组教师就要去总结、提炼,就要拿出一些作品出来展示、展览。科研展示活动还能提升教师学术能力,提振学校团队的士气。有的教育行政部门还会为做了展示活动的学校加分。结束语:“雕琢文章字字精,我因此事倍伤情”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很苦很累,学校管理者要疼惜科研骨干的辛苦,尊重教师的科研劳动成果,用例会、分工、活动等实实在在的举措推动教育科研的常态化开展。打字不易,且看且点赞转发教育不易,且行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8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