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吴利强
责任编辑:谢宛霏
陪同医护人员上门进行核酸采样结束后,我回到社区,一连倒了两杯水咕嘟咕嘟地喝完,总算解了渴。
你可能要问,为啥这么渴。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今天做了整整一上午的“大白”,没喝一口水,汗水却流了不少。你想,我们都身穿一次性连体防护服,嘴上戴着KN95口罩,头上戴着防护面罩,手上戴着一次性医用乳胶手套,两位医护人员还戴着护目镜,从头到脚,严丝合缝,不露一处。这种完全密封式的着装,既不能摘掉口罩,又不允许中途喝水或饮食。没有穿防护服前,我们都很羡慕“大白”,觉得很神奇,很好玩。但是,当你真正做一次“大白”后,会完全刷新你的认识。
我是一名教师,周内给学生按时上网课,周末我去社区做抗疫志愿者。3月20日上午,8点整,我按时去我们社区报到。往日,我都是跟着社区工作人员去疫情联防联控值守点送口罩,送人员进出登记表,询问居民的生活保障情况,到居家隔离的住户张贴解除隔离告知书,回访居家隔离者,送蔬菜,送药品等。今天,我们几个志愿者签到之后,我发现少来了一名志愿者,一问才知,她请假了。我知道,她昨天是和另一名志愿者协助医护人员上门进行核酸采样的。今天她们还要继续上门进行核酸采样。可是,她们这组却少了一个人。怎么办?大家都有事干,我要不要去?那时,我真的犹豫了。你想,那些都是居家隔离的人,有些是全家三四个人。他们曾是与高风险点有交集的人,上门做核酸采样必然要跟他们近距离接触,潜在的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们有“大白”保护,怕什么呢?况且,我们防疫志愿者只是去给医生引路,核对居家隔离人的信息。我们并不与隔离人员密接,最具风险性的还是医护人员啊。如果大家都怕,都退缩,都想着自己的安危,谁来管那些居家隔离的人?他们的生命健康谁来守护?既然我是一名防疫志愿者,就要敢于担当,无私奉献。关键时刻,我要顶上去。想明白之后,我径直走到社区主任面前:“核酸采样组少了一个人,我去吧?”主任看我很坚决,就答应了,叮嘱我一定要穿上防护服。我说:“没事,大家以前都去过很多次了。”我接过防护服去里间换衣服。
初次看到防护服,我还不知道怎么穿。还好,有位志愿者在旁给我指导。我先拉开防护服胸前一条拉链,坐在凳子上把两条腿伸进去,再伸进两条胳膊,把与防护服连在一起的帽子戴上,最后拉上胸前的拉链,由于帽子的边沿有橡筋线,整个帽子就把人的头和脸紧紧地包裹住,只留下眼睛、鼻子和嘴巴。接着,我戴上口罩,就只留下一双眼睛了。为保护眼睛,我最后又戴上了防护面罩。在穿上防护服、戴上面罩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似乎与外界隔绝了,被包裹住的耳朵只能听到外界一些细微的声音。
我们两个志愿者刚穿戴上防护服,两位医生就来了。两位医生除了和我们相同的穿着,还戴上了护目镜。毕竟,她们的工作才是最具风险性的。随后,我们四个“大白”就一同走上了街道。此时的街道,没有了往日的热闹和嘈杂,显得十分安静和空旷。自城区实施封管以来,街道上所有店铺、超市、商场、饭店、美食城等都已经关停,街道没有行人和车辆,就连清洁工也不再上街打扫卫生,我们能看到的是路口一个个卡点和小区门口的值守点,以及各个点上的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
那天上午要做核酸采样的有十多户二十多个人,分布在城区不同方位的小区。我们首先规划好路线,准备绕城区一个圈再回到起点,沿途不走冤枉路。为了能一到住户家就开始核酸采样,不耽误时间。我们一边走,一边打电话联系隔离者,让他们提前打开核酸检测 “大白”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光鲜亮丽,无所不能。她,也会疲倦;她也食人间烟火;她,和我们一样,有家人等待她的平安归来。
谁的生命不是生命?谁不想安稳生活,悠闲自在?当我们的城市生病了,谁来守护和保卫我们的家园?谁没有妻儿老小?但是,总要有人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冲锋陷阵。正是有那么多“志愿红”、那么多“白衣天使”,才遏制了来势汹汹的疫情,在我们小区、我们家园建立起一座座坚不可摧的堡垒。那些无私无畏的“白衣天使”,坚守在战“疫”的最前线,夜以继日地与病魔进行着殊死搏斗,用生命谱写着一首首壮美的赞歌,他们就是守护家园、勇于战斗、敢于胜利的“大白”!
丨审核:杨月
丨复核:周伟
《中国青年作家报》为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年报社主办,周报,每期16版,设有Z世代文学、对话名家、文学评论、当事人说、志愿文学、我的亲朋、大美河山等板块。
来稿字数不限,视频、漫画、摄影作品等也欢迎,因为我们有容量无限的新媒体平台:中国青年报App创作频道。题材不限,因为我们不想限制你的想象力。年龄不限,因为青春不老。
欢迎文、图、音视频投稿:zgqnzjb
cyd.cn审稿周期:两至三个月。
订阅《中国青年作家报》,请联系毕老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7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