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治疗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
“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和用刺刀跟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
朗朗的读书声戛然而止,端着中学语文课本的少年疑惑地望向坐在炕上吸烟的父亲:“爹,里面有一位烈士和你名字一样呢。”
笼罩在烟雾中的父亲,“吭吭”地清了清嗓子:“重名重姓的吧,好好念你的书,不要瞎琢磨。”
“哦!”少年收回目光,并无多想,继续念下去,他未注意到烟雾中的父亲沉默地陷入了悠远的回忆。
意想不到的访客
年2月的一天,保定驻军某部接待室迎来了两位意想不到的客人。一位穿戴极其简朴、两鬓斑白的老人由一位年轻人搀扶着走了进来。
老人一进门便离开年轻人的搀扶,上前去激动地拉住了秘书处谢干事的手,双目间微微有泪光隐现:“可见到你们了!”
谢干事被老人的热情弄得有点不知所措:“大叔,您这是……”
“哦,哦,我是李玉安,是三三五团三连的老战士。”老人翻开课本,颤颤巍巍地指着“李玉安”三个字,缓缓说道。
老人从随身携带的布包中取出了看起来很有些年头的三样东西:残疾证、复原证明和一本印有《谁是最可爱的人》课文的课本。
谢干事乍一听到李玉安这三个字觉得十分耳熟,待看清书上的三个字时,他有些吃惊,团史荣誉墙上的英雄人物正在自己面前活生生地地站着?
“哨兵,去请李主任过来一下。”
很快,军史办公室的李淼生主任听闻了这里的情况,将信将疑地赶了过来。
李淼生是抗美援朝的参加者,又在李玉安所在的团中打过仗,对松骨峰战斗的情况是很清楚的。
一见面,老人就向他展示了自己的残疾证和胸口的伤疤,并详细地介绍了自己在松骨峰战役中的战斗情况和负伤经过。
同时经过与老人家乡县政府有关部门联系求证,进一步核实了老人的真实身份:中国人民 某部一一二师三三五团一营三连副班长李玉安。
李主任望着眼前这位消瘦的老人,不禁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老同志,您这么多年都没来找老连队,这次来时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老人满含歉意地笑了笑:“本来我是不想给党添麻烦的,但我的小儿子一心想当兵,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老是当不上,因此我才想着来老部队一趟,看能不能请老部队收留我那不争气的儿子。”
也许是受到李玉安的教育和熏陶,他最小的儿子李广中从小就一直胸怀加入部队,报效国家的梦想。初中一毕业,他就积极地报名应征,但都因名额有限,连续3年他都未能如愿。
李主任听完老人的陈述后,微微一笑:“这是好事啊,我会尽快把您的情况向上级领导汇报的。”
部队领导对李玉安的诉求高度重视,开会研究决定:与地方政府协商后,将李广中作为特殊情况接受入伍。
李主任更是亲笔给李玉安所在的地方政府写了一封信,将李玉安的情况作了详细介绍,希望当地政府能在生活上给予其适当的照顾。
李玉安带着这封信,和外甥高高兴兴地踏上了回乡的归途。
等了两个月,李广中的入伍手续始终没有到来……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一批批换上军装。李玉安渐渐地坐不住了,于是一家人商量一夜后,决定再走一趟老部队。
庆功会上的军礼
4月中旬,老人再一次地站到了老部队的接待室内。这次谢干事一眼就认出了去而复返的老英雄,他惊喜地上前,一把握住了老人的手:“您怎么来了,您来的可真是时候……”
这一天,正逢李玉安所在的团队召开庆功大会,庆祝全团荣立集体三等功。军史办李主任听闻了李玉安的到来后,亲自过来请他回团参会。
会上,瞿团长 郑重地向军、师50多位新老领导和全团指战员介绍道:“这就是我们团的老英雄,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文中松骨峰战斗中的‘活烈士’李玉安同志!”
顷刻间,会场上响起了雷动般经久不息的阵阵掌声。在这炙热的氛围中,一些小战士激动地站了起来:“请老英雄讲讲战斗故事……”
李玉安感受到了战士们的热情,听着战士们此起彼伏的呼喊声,眼含热泪的他上前一步,缓缓抬起右手,向战士们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九死一生的战斗
年,李玉安出生于极其贫苦的河南台前县农民家庭。自呱呱坠地起,他的生活就很苦,他在地主家放过牛,做过杂工,甚至沿街乞讨,过着漂泊不定的日子。
16岁那年,李玉安经朋友介绍前往东北做苦工,但是不谙世事的他进入了一家日本人经营的矿场,做着繁重的苦力,稍一跟不上其他人的速度,便会遭到日本人的鞭打。
再加上看到日本军在中国土地上的所作所为,他对他们深痛恶绝。
21岁时,抗日战争结束,全国上下都沉浸在抗战胜利的喜悦中,李玉安看着自己的老板也灰溜溜地逃回了日本,他的心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认为好日子就近在眼前了。
可国民党反动派却悍然发动了内战,让人民的生活又被乌云笼罩了起来。
这时的共产党人不惧“白色恐怖统治”的风险,在东北地区秘密进行了许多工作。
李玉安从那时接触到这支队伍,知道这才是一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部队,革命的种子从此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22岁时,他加入了解放军,并于第二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一路跟随部队从北打到南,先后参加了四平会战、辽西会战、平津战役、渡江战役等重要战役,因为作战勇猛,战果显著,他先后荣立十次战功。
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看着满街飘扬的红旗,李玉安和中国其他千千万万的民众一样,对即将到来的幸福新生活充满了憧憬。
可世事无常,不到一年的时间,美军便借着 ,越过 ,目标直指中国边境线。
李玉安和中国其他千千万万的人民看着得之不易的和平就这样受到威胁,他愤怒不已,毅然决然地响应国家号召,再次背上了武器,成为了 三十八军一一二师三三五团一营三连副班长,告别家人,入朝作战。
年11月30日清晨,李玉安所在的连队奉命阻击松骨峰方向溃逃的美军第2师第9团。以一个连队兵力阻击美军溃败的一个团,难度不言而喻。
多名 战士手中只有步枪、机枪和 ,面对拥有十几架飞机、几十门大炮、几十辆坦克的精良装备部队,没有丝毫退缩。
他们依靠地形优势层层阻击,凭借着坚定的信念与顽强的意志力,与敌人经过八小时血战,成功击退敌人五次反扑,最终击毙敌军余人。
面对美军的第六次反攻,李玉安所在的排就剩他一名干部了,他只能暂时担任起排长职务。战士也已所剩无几,弹药更是匮乏,
但为了给美军 一击,他传令战士们将所有的手榴弹收集在一起,屏住呼吸,静待美军摸索到跟前,他一声令下,战士们一鼓作气地将手榴弹全部扔了出去。
伴随着手榴弹掀起的层层硝烟,他一弯腰拾起烈士的步枪,不顾自己身上燃起的烈火冲向敌人,上前用刺刀捅,刺刀卷刃了,就转手用枪托砸,枪托砸碎了,就用自己的拳头与敌人近身肉搏。
突然,他只觉得腋下一热,一阵刺痛袭来,甚至来不及低头看清胸前的伤口,他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大战结束后的阵地寂静无声,他疲惫麻木的神经也许是得到了短暂的休息,伤口的剧痛让他渐渐苏醒过来。
他尝试着用嘶哑的声音呼唤自己的战友,但无人回应,环顾四周,战场上到处堆积着尸体,美军和战友们的尸体交错夹杂,硝烟味,硫磺味、血腥味混在一起令人作呕。
这一刻,若不是身上强烈的疼痛感,他可能会分不清自己是不是已经身处地狱。
在原地歇息了片刻,强烈地找到组织的欲望迫使他忍住剧痛,挣扎着爬起来,缓慢地朝山下爬去,连滚带爬到了山下公路上。
一路的爬行让他用尽了 的力气,伤口在他的活动中又崩裂开了,血水在身后拖出了一条红色的痕迹。
一个朝鲜人民军司号员在路边发现了气息微弱的他,将他背了起来。在确定了对方是友军后,李玉安再也撑不住了,又昏迷了过去。
这一昏迷就是五个月,他从朝鲜老百姓家被转移到友邻部队收容,然后被送回国内治疗。
历经了8次手术,医院躺了半年多才出院。
痊愈的他,一再请求返回朝鲜前线,但是子弹击穿了他的肺部,打断了两根肋骨,脊椎骨也破裂了,这些伤病让他不能继续从事高强度的运动。
部队首长考虑再三后,劝他道:“你现在身体有了残疾,还是复员回家吧!回到地方,好好工作是一样可以为国家效力的呀!”
隐姓埋名的生活
年7月,他带着残疾证复员到了他的家乡。
李玉安后来在向别人讲起这段经历,充满感激和愧疚地说道:
“组织上费了多大的劲救我,4个人24小时轮流护理了我半年多。要是没有党的关怀,我早就没命了。出院后,组织上问我有什么要求,我能说什么?我就回咱黑龙江老家粮库当了一名工人。”
那时的信息传递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原部队清点人数时,误认为李玉安已经牺牲,将他的名字载入了烈士名册。
作家魏巍到战地采访,亲眼目睹了松骨峰战斗激烈的战况后,他抑制不住心中激动之情,写出了当时口口相传的、纳入中学语文课本的 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
从此,李玉安作为松骨峰战斗的十三烈士之一而家喻户晓。
年7月,李玉安来到了黑龙江省巴彦县兴隆镇,成了一名粮库工人。东北是他少年时为讨生活而流落至此的第二家乡,他在这里并没有什么家人。
粮库对他的过去知之甚少,只是在填表时,听他说过他幼时讨过饭,青年时打过仗,是一名复员的战士,其他的事很少听他提起。
他提着一床行军被,推开了粮库分给他暂住宿舍的门。多年的行军打仗,也让他几乎没有积累下什么家产。
立在房中,他环视四周,屋里靠墙的位置,摆放着简单的家具,他满足地叹了口气,从此这里就是他的家了。
稍事安顿的李玉安马上就投入了粮库繁重的工作之中,肺部的伤病经常拉他的后腿。搬运任务经常让他喘息不止,但他从未因此向领导喊苦喊累。直到粮库领导听到工友的反映后,安排他当了警卫,负责防火、防盗、安全保卫工作。
李玉安在工作中始终服从组织安排,先后在粮库当过警卫班长、保管员、监装员、加工员、检斤员。
他在每个岗位上都尽心尽力,干的非常出色,其中被当时各类媒体报道过最多的事迹就是检斤员,也是他干的最长的岗位。
检斤员是一个官不大,权不小的美差,一台地秤上的一颗小星就代表着10公斤。星厘分毫间的推敲,全凭检斤员的火眼金睛和责任心。
常有售粮户悄悄地塞给他一些猪肉、粉条、粘豆包之类的礼物,要知道这些东西虽然价值不高,但在粮食紧缺的年代也是非常珍贵的。
他们希望李玉安能在收粮过程中能“高抬贵手”或在质量等级评定中睁只眼闭只眼。
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只见李玉安双眼一瞪,挣脱对方拉扯着他衣襟的手:“干什么?赶紧把这些东西拿走,想通过我占国家便宜,那不能够!”
久而久之,他公平公正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粮库领导和老百姓的交口称赞。
粮库党总支书记对李玉安多年的检斤员工作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他称粮,千家万户的百姓也用眼睛掂量了他,他就是一杆公平秤。”
他从来首先想到的都是国家和他人的困难,从来没有因公因残向组织开口要求过什么。每次涨工资他都优先将指标让给别人,直到年,他的工资也只有元。
他的残疾等级,因种种原因,当时只定为三等甲级,一年的残疾金也仅30元。紧靠着多元的收入,却要维持8口之家的生计,李玉安一家人过得很是清苦。
他在退休前也没拥有过一辆自行车,甚至一块手表。一家人挤在一间半解放前盖的、半截墙沉入地下、房顶离地只有1米多高的破房里。
年,粮库盖了两栋家属楼,领导决定分给他两间,他做好家人的工作后坚决不要,并恳切地说:“国家有困难,还是先分给没有房子的同志吧。”
就这样,他在粮库的基层岗位上,勤勤恳恳、默默无私地奉献了自己40年的时光。他在战场上的倥偬岁月,也许只有在午夜梦回时才会说与枕边的妻子听。
正如开篇写的那样,他的子女也曾在学到这篇课文时,不止一次地问过他。他总是以“专心学习,重名重姓的人多了”这样的言语搪塞过去。
李广中更是直到去了38军报道时,才从自己的新兵班长那里得知自己的父亲真的就是文中的十三位“烈士”之一。
初闻这个事实,憨厚的农村小伙也懵了,他怎么也想不到那黑黑瘦瘦、不善言辞的父亲居然有这么伟大的经历。
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这次小儿子当兵的事,圆了他多年重返部队的心愿,使他放下了心中的顾虑找到了老部队请求帮助。
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这次“复活”会让他见到将他写成烈士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
远在北京的魏巍的得知了他的消息后,喜出望外,他邀请李玉安家中一叙。这两位老人一见如故,感慨万千。
魏巍得知了李玉安的生活并不宽裕,立即写信给当地政府,希望能得到一些照顾。但这封信在李玉安看来,仅仅是朋友赠送给他的珍贵礼物。
多年后,记者在他的遗物中发现,尘封近30年的信依旧留在信封中。
李玉安回家前,还收到了魏巍精心挑选的礼物:一本自己写的小说《东方》和一本散文集。在书的扉页上魏巍郑重地题写道:“您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李玉安所在的兴隆镇,90年代主街道路面还没有完全硬化,遇到雨雪天气就泥泞难行,老百姓抱怨连连。
退休了的李玉安急群众所急,他不顾自己衰弱的身体,拄着拐杖,带着证件,走厂子、进商户,四处奔走,很快筹得了数百万元资金。等路修起来了,他却在年病逝,时年73岁。
辞世前李玉安还留下了3条遗言:“镇上的3条路还没修完,我走后,大家还是要齐心完成;荣誉是属于逝去的战友们的,我走后请把军功章和证书交给组织;我走了后,给魏巍这些老战友打个招呼。”
李玉安,一位在朝鲜战场上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的 战士,一位在基层单位踏实肯干、无私奉献的粮库工人,一位面对荣誉戒骄戒躁,常思人民不易的退休老人,就这样走完了自己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