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有人经常会问一个问题:多大岁数读博士最合适?
对于该问题的答案,大概可以分成两类:
第一种观点认为:趁着年纪尚轻,还是要一鼓作气,把本、硕、博一口气读完。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一般来说,出发点是放在高学历找工作更容易一些等现实原因,当然,抑或是真正热爱科研学术。
第二种观点则认为:一个人在硕士毕业并工作多年之后,需要重新对所在行业或领域的知识进行梳理,这个时候再去读博士无疑更加有效。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基本上想让自己原本的事业有所提升,抑或是想换一个更加具有竞争力的环境。
我,就是持着第二种观点的那类人。
多年前硕士毕业后,在苏北老家的县城找到了一份体制内工作,在父母和亲友看来工作体面、衣食无忧,但对我自己来讲,在朝九晚五、毫无生气、论资排辈的工作环境中,似乎一眼都能看到自己50岁,甚至是退休时的样子:思想僵化无法破圈,工作基本就是参加会议,每天机械性重复,工资收入永远不会达到心目中合理水平……
所以,一心热爱理论研究、看不惯机关人情世故、勾心斗角的我,在办公室撰写了7年的公文材料之后,为了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前途,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继续深造。
我利用3年时间完成了博士学业,并获得学校当年的“优秀博士毕业论文”,并在博士导师的推荐下,到学校另一位学术大咖手下做了2年的博士后。
说实话,真的要感谢鼓励提升学历的相关政策和当时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我读博士、做博后期间,原单位破格仍然保留了我的行政级别和相应待遇。
然而,读博最初的目标并没有达成。由于各种现实原因(学术圈中的人都懂得,不便多说了),原本打算博后出站留校任教的愿望不但没有实现,可谁曾想,无奈回到原单位之后,自己面临的情况反而比读博之前还要糟糕,可以说,工作、生活真的是一片鸡毛,而这与博士学历或多或少都有些关系。
作为一个近40岁的男人,可以说是社会和家庭的支柱,中间选择远离家庭、亲人而外出求学,真的不是一项容易的决择,况且后果还很不如意。
这个年龄的男人,在家里,上有老人下有孩子;在单位,前有上司后有下属;在社会,左手是家庭,右手是事业,尤其是对于一个拥有单位里最高学历,但又多年未给单位做些实际贡献的人来说,工作与生活更加不易。
01上司鄙夷的表情
在外求学的5年多时间,当初赏识自己的上司早都已经退休,单位的大领导也已经换了两波,对于只存在于花名册的我,人家领导自然不认识,只知道是一个在外求学的“傻子”。
说实话,单位的大老板是谁,与在基层底部工作的我其实没有太大的关系,毕竟县官不如现管嘛。但心理上不愿承受的是:新任的“现管”顶头上司比我还要年轻,因为他原来就是我的手下。
上面也提到了,体制内的晋升基本上都是论资排辈的,即使我的正科在所有人里的时间最长,但是这5年时间里,我没有给单位做出任何实际的工作和贡献,自然早已不在上级领导考虑晋升的范围之内。
这位比我年纪小、提升早的领导,虽然表面上一团和气,但心里有一种优越感和获胜感。不仅如此,他对博士学历的我有一种莫名的鄙夷态度,平日里总是安排一些杂七杂八的工作,总是打着官腔:“安排这些任务主要是为了锻炼你,不光要拿着博士文凭,空有理论水平,做工作更要接地气才行。”
他有着与老上司完全不同的用人标准,有着全新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态度,比较欣赏三种人:善长写材料的、能说会道的、跑腿办事的。总之,我不在他欣赏的人员名单里。这时候,我不仅感到郁闷,还有些不服气,却又无可奈何,毕竟官大一级压死人。
02钱包不涨的行情
如果说工作上不如意,但工资收入可观的话,至少也可以寻求一些心理上的安慰。然而,现实又是如此的残酷。
我体制内单位所在的地级市,虽然地处全国经济相对发达的江苏省,但却位于省内经济相对欠发达的苏北地区。公务员月工资只有-元的水平,虽说与中西部地区相比已经不少了,而这水平与苏中、苏南地区却相去甚远。
在南京读博期间,同学之中有几位当地的公务员,他们每月基本工资都在2万元以上,年底绩效更是有十几万,精略估计一年下来近40万!同样是公务员,同样是位于同一个省,但两者之间相差竟然3倍有余。
虽然每天口头上说着“工资够花就行”的自我安慰话语,但面对如此大的差距,怎能不生气、怎能没有想法。原本打算凭借自己拥有博士学历的优势,也想去报考苏中、苏南城市的公务员(毕竟体制内调整几乎不可能),再不行的话,就在当地找一家国有企业,工资指定也比现在的高。
然而,这就意味着先要辞去现有的工作,而眼下公务员和国有企业竞争相当惨烈,对于热门岗位1:的录取比例还算是高的,即使你拥有博士学历又怎样,毕竟现在毕业后考公务员的博士太多太多了。
你可能会说,找工作眼界在放开一些啊!没必要只盯着体制内单位和国有企业,可以尝试去民营企业之类的啊!
这个想法也考虑过,但由于最近一段时间疫情在江苏呈面状爆发状态,很多企业都处于停工、停产状态,连工资基本都发不出来,由此出现了大面积裁员情况。在现在情形之下,你即便拿着博士学位证书,估计也找不到一份高薪的民营企业工作。
思来想去,还是体制内保险一些,虽说不大富大贵,但不会面临被裁员的风险。人到中年,思想保守估计是通病,但带来的却是行情不涨的钱包。
03妻女疏远的感情
人们都说中年夫妻的婚姻质量最低,人到中年,婚姻也到了多事之秋。这年头,你有压力,她有压力,凡人要生存,不分男女,都有压力。老人、孩子、工作、应酬,一大堆的烦心事,都等着我和她像驴一样去忙。
虽然体制内工作往往都是按部就班、波澜不惊,但上级临时性检查、领导突发性灵感来了,加班加点就少不了,这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经常是晚上加班不回家,在办公室的行军床上凑合一宿,第二天接着再忙。
等到接连加几天班,一切处理妥当,早已累得不想说话,回到家里只想早点休息。夫妻沟通就成了问题,时间长了,彼此冷漠无语,沉默变成了习惯。
40岁的男人,孩子即将小学毕业,虽说“双减政策”落实,但毕竟中考、高考政策没有变化,分数决定前途的定律没有改变,哪敢放孩子去尽情玩耍?整天还是作业、考试、请家教、补课,分数像只钩子一样,时时刺痛你的心,随时准备分数不够钱来凑。
但现在的孩子普遍成熟得过早,十来岁就已经进入叛逆期,以往对爸爸的那份崇拜早已灰飞烟灭。加之我平时工作比较忙,都是妈妈在家照顾,所以对我的话根本听不进去,甚至开始否定我的意见,声称需要自己的生活方式。
面对日渐疏远的夫妻关系、日益不听劝说的孩子和出现动摇的家庭地位,这时候,我常常会感叹:“唉,我该怎么办?”
04父母渐重的病情
年近40岁的男人,父母年龄基本上都在七十岁上下。虽然如今的生活条件已经步入小康,可现在的古稀老人们大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一旦急性发作,随时可能危及生命。这些病情都无可避免,与作为儿子的学历、职业、工资没有任何的关系。
当然,除了父母,还有岳父岳母,这加起来就是四位老人,即使一位老人一年只生一次病,平均每个季节都要手忙脚乱、心惊胆战一次。虽然说国家医疗保险政策逐渐亲民,医药报销种类、比例不断增加,但奈不住四位老人轮番生病,面对多年不涨的工资,医疗费业已成为家庭一项占比较大的财务支出。
写在最后:
博士学位、博后出站又如何?单位里学历最高的那一位又怎样?貌似风华正茂,但看到的未必是上坡路,发展的行情也未必见涨。但无法否认的,却是身体要走下坡路,知识、观念显得陈旧,弄得不好,职位上升没有空间,年轻人都已经或即将超过你。
但生活就是这样,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人在世上总会遇到许许多多无奈的事,烦恼、忧伤、苦累,五味杂陈,全部都是生活的常态,没有谁会幸免或者不同。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只是有的人说出来,有的人生生咽下去了而已。
细细想来,拥有了高学历本身也是一种幸福,不只在于那份博士文凭,更重要的还在于开阔的思维、长远的眼光、学习的能力以及平和的心态。
虽然现在的工作、生活并不是特别如意,但选择读博进站,选择提升学历,选择开阔视野,是我一生之中不悔的选择。
最后,送给准备考博和已经在读博的同学们一句话,用来彼此共勉:
如果你的生活已处于低谷,那就放心大胆地向前走,因为你无论怎样走,都是在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