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代表人代表公司签订的担保合同都有效吗

阅读提示

法定代表人代表公司对外签订担保合同,并非当然有效。公司法第十六条规定公司对外提供担保应由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决议,即是对法定代表人代表权限的法定限制。经公司章程规定的机关决议和授权,法定代表人签订的担保合同有效,应无异议。那么,法定代表人越权代表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呢?本文以一则司法判例,对该问题进行分析,供读者参考。

裁判要旨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违反公司法关于公司对外担保决议程序的规定,未经授权为他人提供担保的,构成越权代表,债权人对此非善意的,担保合同对公司不发生效力,债权人请求公司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主合同有效而公司提供的担保合同无效,债权人与担保人均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的赔偿责任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

典型案例

基本案情:

一、年6月13日,某小贷公司作为贷款人与甲公司作为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一份,约定甲公司向某小贷公司借款万元,用于流动资金,借款期限半年。同日,某小贷公司向甲公司发放贷款万元。

二、年6月13日,某小贷公司与保证人乙公司签订《保证合同》一份,约定保证人乙公司为甲公司的上述借款提供担保,担保的主债权为万元,保证方式是连带责任保证。保证合同由乙公司的法定代表人A签字,并加盖乙公司的公章。乙公司的股东为B、C,分别占股40%和60%。

三、借款后,甲公司仅支付了年7月10日前的利息,因甲公司未按约归还借款本息,某小贷公司诉至法院,要求甲公司归还借款本金万元和相应利息,乙公司对甲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案例来源: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年度金融审判十大案例之三:某小贷公司诉甲公司、乙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

法院裁判要点

关于保证人的责任承担问题,保证人乙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在以保证人名义对外提供担保时,应当得到保证人股东会或董事会授权,因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均未提交证据证明保证人股东会或董事会已经授权,故应视为保证人股东会或董事会未授权,此情形下保证人乙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以保证人名义对外提供担保的行为构成越权代表。某小贷公司作为出借人,应对保证人股东会或董事会是否授权进行审查。债权人在诉讼中自认其并未进行审查,故不能推定其主观上具有善意。因某小贷公司未提供其他证据证明对外担保符合公司真实意思表示,故乙公司对甲公司提供的担保无效,某小贷公司无权要求保证人乙公司承担保证责任。主合同有效而担保合同无效,债权人、担保人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本案中,某小贷公司和乙公司对担保合同无效均存在过错,因此,法院根据双方的过错程度,认定保证人乙公司应当对债务人甲公司不能清偿部分的债务承担二分之一的民事责任。

图片来自互联网,与主题无关。

法律分析

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的意思表示可以由法定代表人或者代理人作出。《公司法》第16条既是对法定代表人代表权限的法定限制,也是对代理人代理权限的法定限制。法定代表人越权代表的法律后果应类推适用《民法典》第条无权代理规则,公司享有追认与否的选择权。公司选择追认的,担保合同的法律后果由公司承受;公司拒绝追认的,公司不承担担保责任,由公司法定代表人和相对人按照各自的过错分担相对人所受损失。公司法定代表人未经公司担保决策机构的决议,并无代表公司与相对人签订担保合同的权限。对于未经公司担保决策机构决议的情形,相对人不能以行为人具有法定代表人身份而主张担保合同的效果当然归属于公司。如此,“适格的公司担保决议”+“法定代表人的身份”,才是公司担保时的代表权外观。

实务经验总结

结合民法典担保制度司法解释和九民纪要的规定,就法定代表人代表公司签订担保合同,建议相对人依照以下四个层次进行审查:

(1)无须审查公司机关决议的例外情形

根据法律规定,存在下列情形的,即便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没有公司机关决议,合同有效,因此相对人无需审查公司机关决议,仅审查法定代表人身份是否真实。

1)金融机构开立保函或者担保公司提供担保;

2)公司为其全资子公司开展经营活动提供担保;

3)公司为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公司开展经营活动向债权人提供担保(提示:控制,尤其是协议实现的间接控制,举证较难,建议参照第3、4层次严格审查公司机关决议和法定代表人身份);

4)公司与主债务人之间存在相互担保等商业合作关系(担保制度司法解释未规定,但九民纪要有规定,因此这种情形下,也建议参照第3、4层次严格审查);

5)担保合同系由单独或者共同持有公司三分之二以上有表决权的股东签字同意。

(2)上市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

相对人根据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关于担保事项已经董事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通过的信息订立的担保合同,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有效。因此,与上市公司签订保证合同的,应注意保存上市公司关于担保事项的信息披露的相关证据。

(3)一般情形下:审查公司机关决议和法定代表人身份

债权人对公司机关决议内容的审查一般限于形式审查,只要求尽到必要的注意义务即可,标准不宜太过严苛。在非关联担保的情况下,相对人须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判断公司担保决策机构是股东(大)会还是董事会,并审查签字人员和表决权比例是否符合公司章程的规定。

(4)关联担保情形下较严格的审查义务:审查股东(大)会决议和法定代表人身份

依据公司章程及股东名册,判断担保合同是否为向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的关联担保。构成关联担保的,相对人须审查股东(大)会决议,对决议中的股东签章与公司章程上的股东签章或者股东名册进行形式上的核对,同时计算同意担保的其他股东(关联股东不参与表决)所持表决权是否达到过半数的法律要求。

注:法律分析和实务经验总结,部分内容参考了高圣平教授的学术文章《公司担保中的无权代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十一条 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代表法人从事民事活动的负责人,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义从事的民事活动,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受。

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权力机构对法定代表人代表权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

第五百零四条 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外,该代表行为有效,订立的合同对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发生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十六条 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章程对投资或者担保的总额及单项投资或者担保的数额有限额规定的,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

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

前款规定的股东或者受前款规定的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不得参加前款规定事项的表决。该项表决由出席会议的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

第七条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违反《公司法》关于公司对外担保决议程序的规定,超越权限代表公司与相对人订立担保合同,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法典第六十一条和第五百零四条等规定处理:

(一)相对人善意的,担保合同对公司发生效力;相对人请求公司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二)相对人非善意的,担保合同对公司不发生效力;相对人请求公司承担赔偿责任的,参照适用本解释第十七条的有关规定。

法定代表人超越权限提供担保造成公司损失,公司请求法定代表人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一款所称善意,是指相对人在订立担保合同时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法定代表人超越权限。相对人有证据证明已对公司决议进行了合理审查,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构成善意,但是公司有证据证明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决议系伪造、变造的除外。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公司以其未依照《公司法》关于公司对外担保的规定作出决议为由主张不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金融机构开立保函或者担保公司提供担保;

(二)公司为其全资子公司开展经营活动提供担保;

(三)担保合同系由单独或者共同持有公司三分之二以上对担保事项有表决权的股东签字同意。

上市公司对外提供担保,不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

第十七条 主合同有效而第三人提供的担保合同无效,人民法院应当区分不同情形确定担保人的赔偿责任:

(一)债权人与担保人均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的赔偿责任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

(二)担保人有过错而债权人无过错的,担保人对债务人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赔偿责任;

(三)债权人有过错而担保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主合同无效导致第三人提供的担保合同无效,担保人无过错的,不承担赔偿责任;担保人有过错的,其承担的赔偿责任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三分之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76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