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白癜风症状图片 http://m.39.net/news/a_5813045.html
这几年,国产动画片的制作水平越来越好,先是画面画质的提升,慢慢是细节的表现,毫无疑问,在不久的将来,一直被人吐槽的剧情这一个环节也会补上。剧情的问题,关键在于业界的认识。中国绝对不缺好编剧,他们只是缺少一个适当的时机冒头,并获得自信和话语权而已。
下一代的孩子心目中的经典动画,不会只是迪斯尼、梦工厂,还会有土生土长的梦幻世界。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情,梦工厂皮克斯们出品的动画普遍高质量,其中一些是伟大的创作,像《疯狂原始人》、《寻梦环球记》、《头脑特工队》等等,永远值得和孩子们一起观看。但是,以欧美世界为蓝本创作的作品,在很多方面跟我们毕竟有着文化上的差异、隔阂,它们所展示的,本质上是欧美白人的生活与精神世界,而不是我们的。
如果我们的孩子只看欧美的动画片长大,他们将在文化上茫然若失,难以充分地了解自己。以新加坡为例,为了方便发展经济,新加坡制定了以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为并列官方语言的国策,其中英语是实际上的主要工作语言,年,李光耀力排众议,把由华人平民集资创办的南洋大学的教学语言从华语更改为英语。重视英文教育无疑使新加坡在经济的发展上受益,在与欧美国家交流合作时,他们不存在语言上的障碍。但与此同时,李光耀也留意到,那些受华文教育的孩子,富有朝气活力、守纪律,愿意为社会做贡献,而相应的,受英文教育的学生往往冷漠、自私自利、缺乏自信,因为英文所承载的,并不是他们自己的文化(参见《经济腾飞路》第10章)。
以前国产动画片质量问题多多,很难让家长选择。这种局面正在改变,而且会越来越好。我们将慢慢学会讲自己的故事,将从近两百年的惶惑自卑中定下神来,重新审视我们的过往,哪一些是好的,是自己的立身之本,不应该盲目否定,抛弃自己的优势;哪一些又是不够好的,应该向欧美人学习,完善自我。
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的动画片将从传统的文化元素中取材,对这些传统文化元素重新解构。像,取材于《封神榜》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就获得不小的成功,虽然后面的《姜子牙》有点砸场。但这只是开始而已。
《封神榜》汇集的元素确实很丰富,相信未来更多精彩的挖掘。从小孩子的角度,脚蹬风火轮,背挎乾坤圈,风里来云里去的哪吒;双眉倒竖,后背上长翅膀的雷震子;又或是千变万化的三目杨戬,确实很有吸引力。从成年人的角度,封神这场两教相争的分蛋糕大戏,也有点意思,闲聊一下吧。
比如在原小说里,千夫所指的狐狸精坦己,本是大神女娲派出的枪手。由于纣王参拜女娲时产生了一些很不恭敬的念头,惹怒了女娲。于是,女娲召唤了三名妖精,要它们去惑乱纣王的神智,许诺事成之后让它们弄个神仙的编制。结果妖精们用力过猛,超额完成任务,沦为罪魁祸首,最后被杨戬、雷震子等人一路追杀。女娲娘娘翻脸不认账,把它们截住,送给姜子牙任意处置。编制没弄到,千年修炼成了炮灰。
又比如姜子牙,在原著里总是怪怪的,作者虽然要把他写为第一英雄,但又好像故意在黑他。我感觉是,他并不喜欢姜子牙,但又不好直说,只能在小说里用尽春秋笔法,拐着弯把他写成个傻子。
姜子牙在朝歌卖面粉,生意不好回家就要打老婆。后来遇到申公豹,被耍得像个斤的傻孩子(当然他也许只是装傻,以促成“三十六路伐西歧”的局面)。每一次打仗,不论是出谋划策,还是临阵作战,基本不是被打残打死,等道友救活,就是吃了败仗,损兵折将,“郁郁不乐,纳闷在府(军)”,束手无策,只等天降道友来替他解决问题。
出兵伐纣时,南宫适不小心折了一阵,姜尚就大怒,喝令左右“推出斩讫报来”,自己出阵被人打肿脸就说是“天数使然”,不是他姜尚弱鸡。南宫适是什么人?姜尚加盟以前,他是西周的头号大将,托孤重臣。周文王要去朝歌当待宰的羔羊,就吩咐内事交散宜生,外事靠南宫适。作为一个没有法术的普通人,在一群妖魔鬼怪中间活了那么多集,还屡屡斩将立功,他容易吗?姜尚莫名其妙就要杀他,实在令人狐疑。
同样春秋笔法的,还有商纣王。商朝为什么会灭亡?小学生都会闭着眼睛说,因为纣王荒淫残暴,不纳忠谏。
《封神演义》里,纣王的画风经常是这样的:大臣来启奏什么事,纣王听后连连点头,嗯你说得,照你说的办;旁边妲己戳了戳他,大王不对,事情应该是这样这样的。纣王立即又说,美人说得对,把刚才那大臣丢虿盆里喂蛇吧!像玩过家家一样,都有一点蠢萌了。
并不只是演义小说里如此,正史同样是这样写的:商朝灭亡,是因为纣王的残暴昏庸。其实这件事是十分可疑的,一个持续六百年的强大王朝,被它治下的一个诸侯国干掉取代,必然是大势演化的推动,而不太可能只是因为一个君主愚蠢残暴。他可能真的残暴愚蠢,但绝对没有我们现在读到的这样夸张,可能10%都没有。
顾颉刚写过一篇《纣恶七十事的发生次第》,做了详细的考证,发现在纣王特别坏,挂掉之后仍然持续作恶,反正人们给他记载的恶行是越来越多。
最先举证的是伐纣的西周朋友,主要的罪责有几点:爱喝酒;不肯重用皇亲和老臣,老是自己提拔小人;听女人的话;迷信,老是说有天命什么的;祭祀不积极。然后没有了。
但是,在他死掉年后,战国时期的人士又举证说,纣王还干了这些坏事:杀孕妇看看胎儿长到多大了;砍百姓的腿来察看骨骼;杀了一个叫梅伯的大臣,还把肉送给周文王吃;把比干按水里闷死;挖了比干的心;修酒池竖肉林……等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纣王的恶行越来越多,终于多成今天我们见到的样子。虽然远古的历史考证不来,但按常理推测,那些恶行大概率真的跟纣王无关。其实他也不叫纣王,而叫“子辛”,这名字把它放幼儿园的花名册里,也毫无违和感。“纣”字是周武王给起的,意思是马、驴尾巴下的横木。人们利用横木来驾驭牲畜,叫他纣王,大概是骂他老是奴役百姓的意思。
有几个信息是相对比较确认的:
周族原本生活在边疆地带,与羌人混居。羌人对商来说,是难搞的边患。周文王的爷爷那时,商朝向周人伸出了友谊的手,准许周人迁到平原地带,过上较为优越的农耕生活。作为回报,周人替商抵御羌人。有一些学者还认为,商一向有人祭的习俗,就是把人活活杀掉,甚至肢解来祭祀祖先。羌人就是他们的祭品,而羌族人牲很可能是周人提供的。过上农耕生活的周人,实行了一些改革,日子过得不错。旁边很多诸侯国和部落的人口,纷纷流入西周。周人所占据的领土,后来超过了商,比例是2比1。对于西周的发展,商是很忌惮的。周文王的爸爸季历,在替商打仗之后,被商杀掉。周文王被拘押在朝歌七年,直到纣王认为他已经老迈,干不了啥了才放走。武王伐纣时,商的主力部队正好在外作战。
作为篡位者,周人有可以理解的动机要去抹黑商的末代皇帝。但即使最有动机的人,指证的罪责也不太多。正如子贡指出的:
“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我想,在我们重新审视过去的时候,应该意识到,这是我们传统上一个蛮坏的习惯:好人完全是好的,比如尧舜禹,历史上是不是真的存在都成疑问,但说起来就是圣人,啥好事都是他们干的,品德好得感天动地,象耕鸟耘。坏人又完全是坏的,像商纣王,只要被评为坏人,就使劲往他身上堆坏事。许仲琳的时代,想说姜尚不好,大概政治上已经不太正确了。
这样做的结果是,千百年后历史的面目变得更加模糊,后人认知起来很容易被误导。纣王恶不恶其实不关我们事,但习惯于运用理性去推导,用合理性去判断事物是否真实,而不是满足于人云亦云的表面,却有助于我们对世界建立靠谱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