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咨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1、最初的窘迫
年7月,李大钊(~)在北大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每月自捐80银圆为小组活动经费,当为中国共产党第一笔党费。李大钊时任北大图书馆主任兼政治系教授,月薪银圆,绝对金领。金家凤(~),中国共产党最早五十七名党员之一,北大毕业生,年托词留法,从舅父处得六千银圆(可资留法十年),全部捐出,作为党的经费。
年12月中旬,陈独秀(~)应陈炯明之邀,离沪(上海)赴穗(广州)就任教育委员长,日本帝大毕业生李汉俊(~)代理中共上海支部书记。他向武汉来沪准备留苏的包惠僧抱怨:“人都走了,经费没有,没办法干。”李汉俊要包惠僧赴穗请回陈独秀,或者将的机构迁往广州。
包惠僧(~):“我同意去,但是没有路费!”一位与包惠僧一起来的青年团员资助15元,包才得以赴穗。《共产党》杂志也因缺乏经费,只出了六期。《新青年》创刊,乃上海群益书社陈子沛、陈子寿兄弟接受陈独秀策划,由陈独秀承办,每月支付编辑费、稿费两百大洋,后与陈氏兄弟发生矛盾,陈独秀也积累了一定经济基础。
年9月1日《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起,陈独秀独资经营。《新青年》收入颇丰,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财源。
一则物价对比史料,年考入北大英文门的许德珩(~),依靠在京津做五金生意的老家同学维持用度,冬天只能靠夹衣过冬。刚入北大时,与一四川同学合租马神庙路南裁缝铺小屋,房东是前清太监,月租三元,各出一元五角,不含灯油费。许德珩经常待在教室或图书馆,因为可以取暖,吃饭在人力车夫出入的小饭铺,每顿一碗素面、两枚烧饼。七八个铜板,就这样过了一年。
年底,那位做生意的同学亏本南返,许德珩经济更为窘迫,找到新校长蔡元培。蔡介绍他上国史编纂处,课余搞点翻译,每月十个银圆(一银圆可换百余铜板),“不但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问题,而且每月还可以把节省下来的钱寄回家里,作为母亲的零用。”
2、最初的经费来源
罗章龙(~):“一大”前各地党小组经费全靠自筹,李大钊经常捐出大部分薪水,北大学生也自筹党费,来源是向各报馆投稿的稿酬,以及得自各省各县会馆与家庭的资助。陈独秀主编《新青年》收入颇丰,出合订本还可收入一大笔款项,每月除给李汉俊一百元编辑费,余款存入亚东书局,由陈掌握支付党的活动经费,“但总的来说,经费数目不多”。
“一大”后,党费来源多了一些,除了党员必须缴纳的最低党费,收入固定的党员则须缴纳类似所得税的累进制党费。“三大”后,不再作派定,改为自觉缴纳——
这时已有了第三国际的支援,各种管道汇集来的钱也多了。除第三国际外,红色职工国际、互济会(总部在莫斯科)以及其他同情中国共产党的一些国外团体,都有钱汇来。这笔款钱加起来就可观了,此外国内罢工胜利等有工会基金,如安源和北方铁路工会都有自己的金库,可以互相调剂,支援罢工募集的款项为数也不少。
“二大”后,党报《向导》销路亦大,也很赚钱,当时向党报投稿一律不付稿酬,刊物收入也就多些,还有党经营的“上海书店”、“广州人民出版社”等都有一笔收入。
年7月11日,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汇报年6月初~12月10日期间中国共产主义运动:
中国共产主义者已在陈独秀——他主编《新青年》杂志多年的领导下形成一个团体,这个团体在七、八个城市有小组……但自维经斯基(即吴廷康)离华后,经费无着,不得不停止。
张国在中共“一大”发言中提及:
我们的刊物改名为《仁声》,但在第三期以后,由于缺乏经费。只得停刊。
3、经费困难的现象
年7月~年6月,中共中央只有三人——陈独秀、张国焘、李达。年1月张国回京后,中央只有两人,并无工作人员,只雇一个工人包装寄送书籍。
李达记述:
这时候,经费颇感困难,每月虽只用二三百元。却是无法筹措,陈独秀所的新青年书社,不能协助党中经费。并且连李汉俊主编《新青年》的编辑费(每月一百元),也不能按期支付。于是我们就和沈雁冰(当时他任商务《小说月报》编辑,也加入了)商酌,大家写稿子卖给商务印书馆,把稿费充任党的经费。
李汉俊写信给陈独秀,要他嘱咐新青年书社垫点经费出来,他覆信没有答应。因此,李汉俊就与陈独秀闹起意见来。......我只得周旋于陈、李二人之间,极力弥合他们之间的裂痕。可是,李汉俊余怒未息,不肯代理书记,就把党的名册和文件交给我,要我做代理书记,我只好接受下来。当时党的工作,因为缺乏经费,都暂时停顿,只有《新青年》月刊仍旧继续出版,我们就在《新青年》写稿子。
经费问题差点阻挡最初的“革命车轮”呢!
中共“一大”陈公博《广州共产党的报告》:
最遗憾的是我们非常需要钱。《劳动界》停刊了,两个工人工会也得停办。因为:第一,经费困难;……我们的宣传机关报是《社会主义者》日报,该报每月需要七百元,很难维持下去。
经费问题一直是中共的日常性难题,再节选大革命前后的几则史料,年2月京汉铁路大罢工失败后,一些中共干部(甚至领袖)都纷纷转入国民党去工作,国民党薪金比中共要多两倍乃至三倍以上。毛泽东、邓中夏、向警予、沈泽民等一同入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
年入党的女党员陈碧兰:
因共产国际帮助蒋介石、冯玉祥、岳维俊这一类的军人领袖是过分的慷慨,拿大量的金钱和军火给他们,并派大批的俄国顾问帮助他们。对他们抱着极大的幻想,希望他们因此而成为中国国民革命的领导者;而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日常活动费则异常之少。
因此,作党内工作的同志每月从党取得的生活费,每月约20元至30元,包括中央委员在内(约等于一个工作日的薪金);但那些做国民党工作者比之做党内工作同志的收入多至三四倍,有的甚至十倍以上的。
因此,某些注重物质生活的党员,喜欢做国民党的工作,在这种经济条件之下,他们的生活便日趋腐化,但仍旧有少数气质很好的共产党人。虽然在国民党作很大的官,他们仍旧保持克己朴素的生活,如谭平山、苏兆征和董必武、毛泽东等。
年秋,中共河南省委机关(开封)很穷,一间稍大的客厅,一间小卧房,一间厨房。省委书记唐际盛就住在小卧房,团省委机关也在这里。团省委书记张寄帆等三人住客厅,客厅既是办公厅也是卧房。晚上,几张办公和吃饭的长桌都成了床铺。中央派来的女干部陈碧兰,最初几天也睡在一张桌子上。唐际盛不到三十岁,肺病相当严重,机关伙食很差,常吃馒头、咸大头菜。没有肉食和新鲜蔬菜。
年秋,福州“东路讨贼军总司令部”(讨伐陈炯明)参谋处一等书记俞秀松,工作轻闲,每天办四小时公事,月薪60元,但“现在此地经济非常困难,一时不会有的。”一时半会儿发不出工资。
年底,毛泽民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结业后,赶到上海接手中共出版发行部。当时仅一种刊物《向导》,接手资金70.30元零8厘,中共每月拨广告费60元,其余一概自理。《向导》每月仅在《申报》、《新闻报》、《民国日报》刊登的广告费就得72,因此一切经费基本得靠自身创收。《向导》很快在全国销售八万份,发行部直销就达四万份。还有《共产主义ABC》一书,半年内销量三万余册,书报供不应求,尚未印行,就收到余元预订费。
再创刊《中国青年》、《红旗》、《红旗报》》、《实话》。北伐军抵达上海前,订购书报的读者越来越多。大量行须垫付大笔经费,毛泽民向总书记陈独秀借钱,陈回答“自己想办法”。毛泽民在上海业界已有一定名声,且讲信誉。从亲友处借贷或预支,总算完成党的任务。
年,广西红色青年一入团就职业化,每月发放生活费16块大洋。同时必须接受两项条件——“必须准备为共产主义理想而牺牲”、“必须服从组织”。如嫌待遇太低,就不能填表入“中学”(共青团别称),共产党称“大学”。
年“八七会议”后,瞿秋白离汉赴沪,中央驻汉联络处任务之一转送文件给各省。驻汉联络处须联络七省:湘鄂豫赣皖川陕,上海文件送来后,按远近向跑送各省的交通发放路费,四川每次路费百元。
4、苏联援助真相
年3月2日,苏联政权稍一稳定,列宁就成立“第三国际”(共产国际)。既寻找周边国家支持,又规划世界革命。年4月中旬,俄共(布)中央委员会远东局外事处代表维经斯基赴沪,俄共中央西伯利亚局东方民族部为其筹措经费,派遣特使携价值10万美元的钻石到上海变卖,不止一次带钱或汇款给维经斯基,某次带去的款额为美元。
中共成立初年,苏联援助元;次年约元。年8月初,“一大”刚结束,张国焘(~)草拟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计划,以上海为总部,京汉穗及长沙设立分部,创办机关刊物《劳动》(周刊),各地出版地方性工人刊物,共约三十人,每月领取津贴元。全部开支及出版费用每月一千零数十元。马林表示均由共产国际补助。
年4月30日,陈独秀打收条认领共产国际寄交中共的四、五月经费一千墨西哥元。5月19日,再认领港币(折合三千国币)。7月10日,莫斯科汇款墨西哥元,专用于抚恤“二七”大罢工罹难者。”马林详尽记录了这一时期共产国际对中共的财援。
年秋,赴沪团员李伯钊分配到浦东从事工运,每月生活费15元。”毛泽民夫妇在上海中央出版发行部,每月生活费也是15元。有时在印刷厂来回不方便,中饭也就一碗阳春面、两个烧饼。主要经费当然也来自俄援。
年,中共月均得俄款约0元;年预算月领元,4月起增至元;年月均收到三万元以上;~年,每月预算五万元左右,年以后,每年仅用于“特别费”一项,中共就得几十万元上下。如年组织上海三次工人武装暴动,得俄款约三万元,开办党校得五万元。7~8月为湖南农运得款近五万元,9月准备秋收起义得款一万元。12月为广州起义得援款近10万元,年底中共向莫斯科提出百万特别费。
~年春,仅李大钊经手的经费就达数万,款子均由广州、武汉国民政府处汇来。年以后,共产国际提供给中共的经费预算已达元/月;年再增经费预算1.2万元/月。年7月5日,共产国际为复兴湖南农运拨款3.95万元。年8月9日,鉴于“白色恐怖”严重,决定政治局委员单独租房,不可两人同住,以免捕一带二。
共产国际为此拨款千元,年8月国共彻底破裂,共产国际拨给中国共产党的经费增加到2万/月。年9月6日,莫斯科电令上海共产国际工作人员:“请在年底前给中国共产党拨款美元”。年7月2日,江苏省委书记赵世炎被捕(叛徒韩步先出卖),搜出活动经费元,小洋四角,上了《申报》。
年6月19日爆发的省港大罢工,持续十六个月,邓中夏主持的罢工委员会每天开支七千至九千元,用于安排罢工工人的食宿、医疗、教育,因为“得到海外侨胞和国际无产阶级的资助”。
据中共历史档案财务统计,年共产国际拨付中共各项款额接近万银圆,这一数额相对苏联这一时期援助国民党与西北冯玉祥累计五千万银圆虽不足道,但对尚处婴幼期的中共来说,年助百万已是天文数字了。
5、同时期对国民党援助的对比
年1月,苏联驻华全权代表越飞拜会孙中山,发表孙文越飞宣言。3月8日俄共(布)中央政治局决定给孙中山万卢布资助,派政治、军事顾问小组援孙。并提供一定的军事物资和教官,建立军校。年5月,苏联再向黄埔军校派出人教官团,补拨50万卢布,2万步枪,挺机枪(备足子弹),足够数量的掷弹炮、手榴弹。~年,苏联总共拨送军校0余万卢布的军火,办学经费万卢布。
~年,为支持国民党北伐,苏联援助国民革命军五架飞机、五万余支枪及其它军火。“苏联顾问对广州政府之所以具有强大政治影响,背后可是站立着强大经援,包括资助赴俄生的各种费用。
年莫斯科中山大学的中国学生,每月十个卢布津贴、精美伙食、郊外疗养等,以及年秋入莫斯科步兵学校的中国学生,每月津贴30卢布,都出自苏联财政。
年6~7月莫斯科中共“六大”,苏联提供约10万卢布经费,联共(布)政治局根据斯大林建议,年6月11日再拨九万卢布给中共应急。共产国际年上半年拨款12.5万卢布,联共(布)政治局决定下半年增至34万卢布,折合中国货币,年月均超过六万元。年尾,共产国际决定从年起每月削减中国共产党经费3.3万中国货币单位(即每月从六万降至约3.7万)。
年12月26日,中共总书记向忠发为此专函共产国际主席团:中共经费每月六万绝不能减少,且应提供“策动士兵运动”费每月2.4万元,特别费年预算也应达到万元。
中共中央决定今后严格按照新预算开支,各省1.9万元不变,宣传部由2元压缩为元,特科由元压缩为0元,给共青团的补贴减少到0元,交通费保持元,中央本身元,所有领导人生活费均减少二元,原有的保姆费等一律取消,原住大房子的全部搬小房子。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