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首宋代无门慧开禅师的诗偈中,“好时节”由中国著名书法家刘学思题字,作为北京一场日式花艺展的主题。漫步展场,中国文化的融入还不止于此,名家书法、绘画,宋代生活美学理念,随处可见。
这场刚刚落幕的花艺展,由日本真子花艺学院北京支部长、叶子花艺工作室的主理人叶子(张桂珍)策划并设计,在北京艺术园区郎园的石泉竹斋茶室举办。日本驻华大使馆文化官员,故宫博物院著名书法家、书画家,中央美院教授等多位文化艺术界名人观展。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受邀到石泉竹斋喝茶,发现这间茶室不同于一般茶室的古朴,而是简约时尚,充满现代感——虽然只是二层小楼,却利用玻璃、砖墙、条案等错落有致地隔出了多个功能区域。”叶子说,这颠覆了她一直以来“中式空间就要装饰中式插花”的观念,想在这里办一场个人花艺展。
品茶、插花、挂画、焚香,以宋代生活四艺主题切入,别具匠心。书画不分家,花艺展上,由名家挥毫泼墨的书法作品有五幅。而花艺作品则用中国古代文人雅趣“听雨”“观瀑”“抚琴”“候月”等命名,诗意盎然。
下图《观瀑》,充分利用一楼到二楼之间的空间,以名家绢布山水画为装饰,将山下和山脚两个视角的大型花艺作品串联。树皮和陈木营造出山脚的造型,20多种花材装点出山坡上的郁郁葱葱,让人感受到广阔天地的气势。
《观瀑》
下图作品《等风》,清凉而又禅意十足。
《等风》
大厅依窗有一件风姿绰约的作品《书卷》,颇为独特的花器,是用习字的宣纸揉捏成书卷的样子,书卷上“盛开”出颜色清雅的大朵芍药、小丽花。背景是落地窗,窗内窗外景致呼应,让人如入梦境。
《书卷》
以养心殿窗棂为设计元素的作品,取名《好时节》。因为茶室一层放置着一张长方形大桌,从二楼的围栏边可以轻松俯视到桌面。根据这个难得的空间落差,叶子构思在桌上插制一个形如“窗棂”的花艺作品。“在我的认知中,窗棂上雕刻的各式纹路无不寄托着古人对生活的美好期许,而透过窗棂望去,春有百花秋有月,四季轮回,更是引人无限遐想。”叶子说。
《好时节》
踏上木质楼梯上二楼的转角,是作品《日拱一卒》,表达出每日精进一点点的人生态度。
《日拱一卒》
如琴弦似琴谱的《抚琴》,摩登而简约。
《抚琴》
在茶台上随意盛开的一大捧花束名为《如花在野》,让当季时令的各类花草尽情绽放,赞美着生命的轮回和季节的变迁。
《如花在野》
在古雅的背景音乐中,嗅着空气中淡淡的熏香,13件作品精巧雅致,让人陶醉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事实上,这场花艺个展能吸引多位文化界名流助阵,跟叶子的生活背景分不开。
叶子的先生家是书画世家,公公刘炳森,是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叶子年轻时,曾在日本留学、工作近10年。上世纪九十年代,她开始跟随当时住在北京的日本真子国际花艺学院的Rumiko院长修习花艺。
叶子课堂习作
真子花艺,将日本传统插花的审美和欧式花艺的绚丽装饰性相结合。Rumiko院长独创的摩登花艺,更是充分开发了丰富复杂的叶材编织技巧——根据各种叶子的大小、形状、颜色等,使用卷曲、粘贴、曲折、绑束、缠绕等技巧,呈现出摩登花艺独树一帜的特色。同时又不乏东方审美中的用花量少、注重留白、造型不对称的特点。
叶子课堂习作
类似的文化碰撞也发生在叶子的家庭里。得益于长期的耳濡目染,叶子会在日式花艺中表现中国书画中的人文意境。此次花艺个展的跨界尝试,更是离不开家人的倾力支持——题字的书法家刘学思是叶子的先生、刘炳森先生的长子;为《观瀑》作画和为《日拱一卒》题字的是叶子的儿媳、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高翔;而用来创作《书卷》的“花器”,则是叶子女儿习字后的宣纸。
叶子课堂习作
“我庆幸生活在一个东西文化交融,兼容并包的时代,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大胆尝试,摸索出更具文化韵味的花艺风格。”这是叶子的夙愿。
(本报记者霍丽洁撰稿,文中图片、视频由叶子提供)
声明:本文版权归属《中国花卉报》社,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篡改,违者追究法律责任。若需转载,请提前与本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