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编发刘清涌回忆录丨我的求学之路(下)丨在广州(2)丨广雅师训学习。这部分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身,艰苦简朴的学习生活可用“苦并快乐着”一言概之。其中关于校园标语“饭桶”、话剧《孔乙己》和政治考试的故事,与之前关于广告语“男猪皮鞋”“女猪皮鞋”一样,读来既妙趣横生,又让人深受启发。
下面,让我们继续阅读《刘清涌回忆录丨我生命中的“三位老师”和“乐曲神奇之旅”》,聆听谆谆教导,收获人生启迪。
刘清涌回忆录丨我的求学之路(下)丨在广州(3)丨我的乐曲奇缘
二、我的求学之路(下)
丨在广州(3)
(3)在华南师范学院函授(——)
为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少数民族发展教育事业,年春我受广东省教育厅委派到了广东连山县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山中学。报到时我才发现,我那时只有一张初中的毕业证书。中师我只读了两年半,无毕业证。师训班发的是结业证不算学历。在填表填文化程度时我只能填相当于大专,学历很低。
年华南师院向全省招收本科后段函授生,我当即报考并被录取,三年后(年)函授毕业,我终于有了一张大学本科的毕业证书,终于给我学历上的求学之路划上了一个句号。
华南师范大学我虽学历上为大学毕业,但终我一生,我其实没在正规大学课堂里上过一堂课,所有知识大部分靠自学。年我在福州讲学,讲完后走出礼堂大门时,有一位教师拦住我问:请问老师你是哪所大学毕业的?是师从哪些教授的?我只好含混作答。回家后我想着这问题,写了一篇文章叫《我的三位老师》。
里面说的三位老师,第一位叫爱好,爱因斯坦说过爱好是最好的老师;第二位叫书本,所有我读过的书都是我的老师;第三位叫学生,是学生教会我怎么去教他们的。这也大抵反映了我求学之路的某些情况。
——《我的求学之路》部分完,年9月25日写于广州。
(附文)我与音乐歌曲
(1)乐曲奇缘(上)
我本是一个缺乏音乐天份之人,青少年时想学唱歌玩乐器(二胡小提琴等)怎么也学不成。中师时选修课我也不选音乐而是选了美术。不过我喜爱诗歌,在韩师读书时就课外读了很多国内外著名诗人的诗集,且买过阿垅(著名诗人)写的诗论,在当年语文教师李乾成的指导下颇懂诗的知识并学习写诗,对诗歌的旋律与节奏甚有感觉,这对我后来写歌词甚有帮助。
我在广雅中学师训班任辅导员(助教)时读过《回忆列宁》,书中说到列宁病重时常让人用留声机播放裴多芬英维交响曲之类的古典音乐,我也想听听。于是有多个星期天早上到广州教堂石室(在一德路旧部前,建筑物为双塔很有特点)去参加音乐会听欧俄小夜曲、一千零一夜之类的古典音乐。我听得很入神,对音乐这种极为抽象的艺术描绘景物、刻画人物性格和叙事抒情方式也开始有感觉,这使我日后一有机会就很容易融进音乐活动中。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阴差阳错历史的误会,我居然进入广东省音乐界且成为当年稍有名气的歌词作者。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阴差阳错历史的误会,我居然进入广东省音乐界且成为当年稍有名气的歌词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