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黄祝熹、郭允骁、周偌伊、毛景宣
编辑|刘旌
出品|6氪创投研究院
在才过去不久的「X·6under6创业者盛典」上,许知远向两名人工智能公司创始人发问:“我对新一代创业者很好奇,他们将如何面对一个新的世界?”
在过去7个月的S级创业者调研里,我们明显感受到了来自这一代founder们更明确的人生态度,和思虑周全、追求极致的行事路径。
一位创始人向我们描摹了他在寻找首轮投资人时的心路历程:“首先我需要一个Bigname,其次是一个懂我的人、这个人要在关键时候能拉我一把。再然后则是更实际的需求,比如能够带来产业、地方政府资源。顺着这个思路,我集齐了开局的三家机构。”
要是回到五年前,创始人们对此回答可能截然不同——彼时的创业者更加寄期待于一双帮助他们脱离淤泥的手,借此获得新生。而如今经历了蓬勃发展、资本寒冬、风口轮转的中国创投市场,已经进入到创投双方供需更加清晰、层次更加分明的理性时代。
因此我们好奇的是,这一代创始人会对投资人有什么特殊偏好?他们是如何反向选择机构的?
6氪创投研究院以6月初推出的「X·6under6」S级青年创业者为核心,广泛向创始人们发起了「关于他们心目中“理想型投资人”」的调研。在我们回收到的41份反馈中,有效反馈05份。通过他们的回答,6氪以此勾勒创业者在选择机构时最关心的五大话题:行业理解、产业布局、投后服务、合理估值和决策流程。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创业者们“最不喜欢的投资机构”画像:投资行业“散点分布”、项目估值“一板一眼”、投资决策“飘忽不定”、项目管理“事无巨细”、退出依靠“回购条款”。
以下是调研详解:
01比起大而全,更爱精而专
尽管“全周期、全阶段基金”足以给大家“轮轮融资、层层加注”的安全感,但在”投资机构覆盖领域期待”这一选项中,一些创始人们的思考更为现实:他们希望投资人能够有明确清晰的投资逻辑链,持续专注几条特定赛道、甚至精专在一个赛道。
在回收问卷中,有近5%的人选择更倾向于专注某一阶段的机构,这在Bio-tech、硬核科技、双碳等认知门槛越高的创业领域更加明显。在创始人们看来,一家投资机构是否贴上某一领域的显性标签,是判断他们是否“懂我”的基础,也进一步预示这家机构能否真正给他们带来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
·
·
·
偏爱人民币,看中产业、政府资源
过去一年,人民币转强的话题不断升温。调研中有超过一半的创始人倾向于拿人民币,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热门领域多与政策导向强相关,具体受到影响的领域有硬科技、企业服务和双碳新能源。
有四分之一的创始人明确在意投资机构的更上一层——背后的LP类型。他们偏好的LP构成依次降序是:市场化母基金(65%)、产业资金(6%)、国资/政府背景(8%)。
·
·
关于“合理估值”的有趣心态
一级市场的估值长期宛如黑箱,这很大程度源于公司很难有漂亮的盈利数据、商业模式太新也未必能在二级市场找到明确对标。因而关于如何为“早期公司估值”的问题,很有探讨意义。
在我们的调研中,4%的创业者表示应该基于市场规模和发展前景测算,还有0%的人认为应该基于创始团队。在消费互联网时代,这两点就是较常见的估值心态,在硬科技时代这一点并无显著变化。
但不同领域的创始人会有一些认知差异。比如企业服务领域创始人(5%)要求投资人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2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