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军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作者:王通化王卫东杨永刚高明俊
这是一支年轻的导弹部队。
年轻,不仅仅体现在这支部队的组建时间上。
年轻,更多时候体现在这支部队官兵蓬勃向上、活力四射的气质上。
在火箭军某导弹旅采访调研,记者时刻感受着一种“年轻的气场”。
这是一股朝气——受领任务加油快干,听到号令跑步前进,沙场砺剑不惧艰难……细数该旅组建以来荣立二等功以上的官兵,立功时平均年龄不到30岁。
这是一股锐气——创新训法乐此不疲,学习充电如饥似渴,任务攻关昼夜奋战……在他们手中诞生的上百项革新成果全部转化为战斗力。
这是一股士气——高原戈壁亮剑九天,白山黑水对决蓝军,南国密林枕戈待旦……他们日夜兼程,在短时间内实现独立发射、随时待战等目标。
年轻的气场如何塑造?奋斗的活力从哪里来?追根溯源,该旅广泛开展的赏识教育功不可没。
作为深化主题教育的一个新课题新实践,这场结合官兵成分结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针对官兵关系新情况新特点而发起的赏识教育活动,激励着“强军一代”的斗志豪情,催生着“强军有我”的使命担当。
激励+,给“强军一代”加什么
——火箭军某导弹旅开展赏识教育激发官兵奋斗活力新闻调查
■本报记者王通化王卫东特约记者杨永刚高明俊
话题1:你认识你的兵吗
赏识教育,本质上是一场价值发现
●破解时代新课题,不妨在回归传统中寻找钥匙
●无论到什么时候,知兵都是带兵人的必修课
“你认识你的兵吗?”
在火箭军某导弹旅,政委的这一问,让很多带兵骨干出乎意料。谁都没想到,该旅开展赏识教育的第一课,是从“密切官兵关系教育”开始的。
更让不少人没想到的是,“密切官兵关系教育”居然贯穿赏识教育的全过程,“原以为只是前奏,没想到却是重头戏”。
“密切官兵关系教育”为什么成了赏识教育的第一课和常设课?政委又为何有此一问?
“我们正在迎来全新的一代官兵。”该旅领导说,从年开始,生在新世纪、长于新时代的“00后”开始来到军营。如今在营连,是“95后”的连排干部带着“00后”的兵。
这场新时代的“遇见”,正为带兵人带来一个个新课题——
“网生代”“二次元”“拇指一族”……具有鲜明网络时代特征的新生代来到军营,既为部队注入了新鲜血液,又带来了不一样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兴趣列表。
时代列车飞驰而来,我们带兵育人的方式如何跟上“网生代”的新需求?传统的“知兵录”如何能解开现实的“表情包”?
视线所及,此番忧思绝非杞人忧天,种种现象也绝非哪一个单位所独有——
有的带兵人看不懂“网生代”的“新世界”、看不惯他们的“新行为”、看不清他们的“新表情”;有的带兵人对战士花名册“一口清”,对战士的“心电图”却“猜不透”;有的带兵人对战士“不打不骂也不爱”,很难融进战士的“朋友圈”……
忧思之深的背后,是带兵育人的使命之重。
站在新时代的门槛上瞩望未来,按照党的十九大标定的醒目路标,新一代军人进入“冲锋时刻”。以“95后”“0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官兵,生命黄金时期覆盖“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
“他们注定是强军一代。”该旅党委认为,如何培育好他们,不仅是带兵人的现实课题,更是一支军队的时代命题。
“赏识教育,‘赏’只是表,‘识’才是里。”从某种意义上说,火箭军某导弹旅开展的赏识教育,是从一个个带兵人对兵的真正认识和重新发现开始的。不少带兵骨干,也正是从一次次尝到“发现士兵”的甜头中,开始理解政委那番话的深意。
赏识教育,本质上是一场价值发现。而这个“发现”新课题,其实是“知兵”老话题。
在该旅领导看来,很多时候,破解时代新课题,不妨从回归传统中寻找钥匙——“比如,无论到什么时候,知兵都是带兵人的必修课。”
话题2:你相信你的兵吗
有什么样的目光,就有什么样的成长
●赏识是有温度的,蕴含着语言和行动叠加的真爱
●赏识不是单向的,集聚着信任和尊重相交的能量
“战友们看我的眼神都变了!”
站在发射四营政治教育的课堂上,上等兵屈志动情地分享着自己的成长故事。
刚到部队时,屈志找不到存在感,迷茫的他动不动就想抡拳头;学专业他也静不下心,成绩经常排倒数。在战友异样的目光里,他自嘲是“多余人”……
一次体能训练,教导员郭利军发现了屈志的体育特长。那天,他给屈志下了一道特别的命令:“旅里马上举行军体大比武,你报名参加,争取拿个大奖回来!”
屈志一脸疑惑:“教导员,你相信我能行?”
“我相信你能行!”比武那天,郭利军带着全营为他助威。屈志不负众望,一举拿下铁人十项第二名!
“原来自己并非一无是处!”从那以后,屈志重新苦学专业,2次获得“精武之星”,并立志在部队长干下去。
“我永远忘不了教导员信任我的眼神!”那天,屈志用这句话结束了自己的分享。
听到这句话,郭利军感动不已,也感慨不已:“有什么样的目光,就有什么样的成长。你以怎样的目光看你的兵,你的兵便怎样。”
“就像每棵庄稼都渴望成长一样,每个兵都想成为好兵。”该旅旅长说,“问题是,作为带兵人,你相信你的兵会成为好兵吗?”
“你相信你的兵吗?”旅长的这一问,和政委“你认识你的兵吗”那一问一样,叩问的是一个同样重大的现实课题。
相信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为什么有些单位会出现层层写保证作承诺、层层连带追责的现象?本质上是——不相信;为什么有些带兵人把“层层传导压力”等同于“层层加大压力”?本质上还是——不相信。
因为不相信“你的兵能行”,所以就把“问题导向、问题倒逼”等同于“只讲问题、不讲成绩”;因为不相信“你的兵能行”,所以有的连务会、班务会开成了“批斗会”……一位战士坦言:“不怕苦不怕累,就怕领导不认可。有时候领导一个冰冷的眼神,感觉就能杀死人。”
“战士,有时候就想得到带兵人的认可,就像孩子想得到父母的肯定一样。”在该旅领导眼里,赏识是有温度的,绝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和程序,更不能依赖各种各样的排行榜,它蕴含着带兵人对兵语言和行动叠加的真爱;赏识也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集聚着带兵人与兵信任和尊重相交的能量。
“如果人对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人的关系,那么你就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郭利军把这句话抄在笔记本上,时刻提醒自己——
再差的战士身上也有优点,带兵育人是为了塑造人、成就人,是为了不断证明“我的兵能行”,而不是反复证明“我的兵不行”。
话题3:我们需要怎样点赞
走心的赏识,是一种能力
●赏识越及时,越能立起榜样先锋导向
●赏识越精准,越能起到正向激励作用
这是一个朋友圈里顺手点赞的时代,还有不会点赞的人吗?
火箭军某导弹旅赏识教育推行之初,不少带兵人心中暗喜:夸人谁不会?点赞谁不会?如今,再谈及赏识教育的感受,该旅带兵人几乎异口同声:没想象的那么简单!点赞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点赞?
该旅领导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点赞好比一道“家常菜”,人人都会炒,家家味不同,部属爱吃才是硬道理。
“菜”虽家常,巧“炒”不易。“如果你把赏识教育等同于单纯对部属的表扬与夸奖,那你一定是误解了赏识教育。”在该旅采访调研,不同的带兵人分享了不同的点赞方式和点赞故事,但他们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赏识教育对带兵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此,指导员杜亚宁深有感触:“夸人要夸到点子上、夸到人的心坎里。仅这一条,就大有讲究。”
如何保证夸到点子上、夸到人的心坎里?在该旅领导看来,赏识的尺度与时机极为重要——不能“雨后送伞”,不能“隔靴搔痒”,更不能“名不副实”。
赏识越及时,越能立起榜样先锋导向——
长途跋涉,密林征战。迎着照进军营的第一缕阳光,四级军士长索小强驾驶着导弹战车凯旋。
坐在高高的驾驶室内,他一眼瞅见自己的照片。在营区醒目的位置上,赫然印着他的名字和简要事迹——作为发射架指挥长,索小强先后多次参加实弹发射任务,荣立了二等功。
从演练一线归来,目睹此情此景,索小强激动地说:“这是最硬核的点赞,获得感瞬间爆棚!”
赏识越精准,越能起到正向激励作用——
下士王青曾参加过司机培训,但由于连队老司机较多,一直没能执行任务,感到没有存在感,经常为此吐槽。
指导员杜亚宁看在眼里,计上心头。一次任务,杜亚宁专门和王青一起带车,听王青讲父亲驾驶货车的故事以及对驾驶导弹战车的渴望。认真倾听的杜亚宁,一边肯定王青对车的热爱,一边和他讲安全驾驶、精准驾驶的高标准,听得王青频频点头。
从那之后,杜亚宁和王青成了带车“黄金搭档”。随着了解的加深,杜亚宁不失时机地点出他的不足,鼓励帮助他加以改进。半年后,王青终于“单飞”了。
一天,王青向指导员打了探亲报告,杜亚宁不无惋惜地说:“马上要去执行任务,定了你是司机,看来要换人了?”王青闻言大喜,当即表示“暂缓休假”。
走心的赏识,是一种能力。自年以来,该旅每年评选表彰一批“知心干部”“贴心班长”“热心参谋”。他们个个都是懂赏识、善点赞的带兵人。
走心的赏识,不仅让该旅许多官兵“找到潜能、找到自信、找到属于自己手里握着的东西”,还“把人聚在了一起、把心聚在了一起、把力量聚在了一起”。
据统计,该旅官兵去年创下40多项纪录。技术室人人有创新成果,90%以上技术干部受到表彰;发射一营一连连续数年参训率%,优秀率90%以上;发射二营连续3年面临退役的义务兵全部申请留队……
话题4:赏识大课堂在哪里
赏识不是专门的课,而是开放的接口
●不谈官兵成长进步的赏识都是“耍花样”
●赏识教育是一个“激励+”的体系化工程
如今说起郭培杰,教导员唐浪波一脸自豪。而在两年前,这位大学生士兵还让唐浪波“一脸着急”。
刚进军营时,郭培杰是个小胖子,军体基础五项全不合格。陷入苦恼的郭培杰,一度晚上觉睡不好、白天专业学不进。
唐浪波知道郭培杰大学里学的是声乐专业,便鼓励他参加部队春晚表演,推荐他担任旅电视台主持人。渐渐地,郭培杰有了名气,还有了“粉丝”。在他的发起下,旅里还组建了一个名叫“杀手锏”的乐队。
在文化方面不断获得肯定的郭培杰,在营里逐渐找到了获得感和存在感。他开始一项项补齐军事训练短板,军体基础五项成绩提升至良好,专业水平也成了同年兵的佼佼者。
郭培杰的故事鼓舞着“唐浪波们”,也引起了记者的深思:最初的“声乐特长”是怎样一步步载着一名后进士兵,抵达佼佼者的彼岸?
“如果说有一条摆渡船的话,那么赏识教育便是这条摆渡船。”在该旅作训科科长王国良看来,赏识不是专门的课,而是开放的接口,对接战备训练、日常管理、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
赏识教育的大课堂在哪里?该旅所在基地领导告诉记者:“赏识教育是一个‘激励+’的体系化工程,涵盖成长成才、减压释负、排忧解难、典型标杆等多个维度。”
“让你的兵成长成才,是对他最到位的赏识。”该旅多位营连主官发自内心感慨:一切不谈官兵成长进步的赏识,都是“耍花样”。
去年老兵退役时,2名专业骨干提出退役申请。这让营长曹邦瑞坐卧不安。他找两位战士长谈,得知他们对未来充满迷茫,只是想到地方闯荡一番。
听了战士的疑虑,曹邦瑞一方面表达营党委想留下他们的真诚,一方面与他们一道制订成长规划。后来,两位骨干欣然留下。如今,他们俩一个教授专业理论,一个担任军体教员。
“官兵的发展是一支部队的凝聚力。”该旅领导告诉记者,官兵的所有需求中,发展需求最需要满足。这不仅是他们的个人愿望、家庭期待,更主要的还是部队需要。
这番话触发了记者更多的思考——
都说这一代官兵是“强军一代”,从“强军一代”到“强军有我”的距离究竟有多远?
有人给出的答案是:只差两个字的距离——担当。
“如果说担当是一个人奋斗的重要引擎,那么赏识教育只是催化剂、助燃剂,真正的燃料在官兵自身。”该旅领导说,“我们的任务是点燃、催化、释放。”
调研的日子里,营区内一次次响起无预告紧急集合号。只见偌大营区,到处都是奔跑的身影。伴随着战车的轰鸣声,这些年轻的官兵全副武装奔赴战位……
这号角的声音、这冲锋的一幕,告诉我们——
今日之兵,明日之将。对接今天的兵,才能打赢明天的仗!
火箭军某导弹旅转战大漠戈壁,组织夜间实弹发射。翟文传摄
(解放军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