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局长逝世后,被电视剧拍成反派,中央部

年,八宝山革命公墓添了一座新坟,这也意味着又一位为新中国做出过巨大贡献的革命烈士离开了这个世界,同时带走了一段历史。这个墓的主人叫阎又文,逝世之前,是农业部粮油生产局的局长。

阎又文的墓碑上刻着的碑文是:

“阎又文同志,山西省万荣县人,生于一九一四年七月六日。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粮油生产局局长,中国共产党员……阎又文同志,过去为革命做过许多工作……”

众所周知,能够下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人都不是普通人,每一位都会经过组织的考量,才能决定是否能在这里安葬。能够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也说明了阎又文的革命贡献是得到了组织认可的,但这段碑文,却显得有些模棱两可。

按理说,碑文代表了这个人的生平,字字都需要仔细考量。但阎又文的碑文有两处让人摸不清头脑的地方:一,只说是共产党员,到底是哪一年入党?二,只说“做过许多工作”,究竟为革命做出过哪些工作?

这和八宝山革命公墓里其他的碑文相比,实在有些蹊跷。包括阎又文的家人在内,很多人都对这段碑文不解。但由于他的后事也是经过组织安排的,组织上肯定也有考虑,家里人虽然不解,也没有办法找人解释自己的疑惑,因此此事就不了了之。

(八宝山革命公墓)

阎又文有6个子女,他去世的时候,老大24岁,老六才8岁。长大以后,他的这些子女大都继承了阎又文的职业,选择走上参军、入党等报效国家的道路。年纪最小的老六长大以后,也进入了部队,并且表现良好。

当年的碑文一事,已经成了往事。老六参军后,在部队上提交了入党申请。按理说,仅凭借阎又文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这一项,就足以说明阎家是根红苗正的革命家庭,加上老六在部队表现良好,入党不会有什么问题。

部队上也的确是这样想的,很快给老六进行了入党的流程,结果却在所有人意料之外。

老六所在地部队多次向阎又文生前工作的农业部发函外调政审,却始终没有得到一个清晰地回应,那个回应是没有办法让老六入党的。农业部给出的回应只有短短一句话:“阎又文同志历史问题不清楚”。

一个在建国后担任农业部要职的干部,死后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老革命,怎么会历史问题不清楚?

(阎又文)

部队上无法通过老六的入党申请,老六自然急了,再加上不给予通过的这个理由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老六就向家里人说了此事。这时候,家里人总结了一下阎又文去世以后大家的种种经历,才发现当年那段碑文背后或许另有深意。

原来,阎又文去世后,几乎每个家庭成员在提干、入党等事宜上,都卡在了政审上,并且每个人都没有得到一个确切的回复。农业部给出的回复就只是“历史问题不清楚”。因为这短短的几个字,阎又文子女们的前途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子女们自然也知道阎又文的“历史问题”。严格来说,他们的父亲并不是“根正苗红”的中共老革命,解放之前,他是跟随傅作义的国军干部,是中共的统战对象。但解放战争中统战对象众多,其他干部的子女却不会受到这种待遇。

为了搞清楚阎又文的这个“历史问题”,子女们又找到了统战部。按理说,这里一定是有他的详细资料的,可是子女们到了以后才发现,统战部密密麻麻的名册之中,居然没有阎又文的名字。

这样一来,子女们也找不到其他的办法了,对于父亲解放之前的经历,他们了解不多。这时候,他们又想起了父亲墓碑上那段“奇怪”的碑文。这些谜团之间,一定是有联系的,可是就连组织上也找不到相关信息,更别提他们了。

从此以后,阎又文的身份就成了谜团。

究竟是什么身份,就连组织上也不知道内情?

(阎又文右)

这个疑惑就这样存在于阎又文子女们的心里,却一直无法找到答案。而他们入党、提干等事宜,也只能就此搁置。

他们也不是没有想过四处打听,向其他人寻求帮助。阎又文的二女儿曾经在北京市公安局工作时,就向副局长刘光人讲过关于父亲的事情。刘光也感到疑惑。

刘光人和阎又文在解放前是有过接触的。那时候刘光是中共地下工作者,表面上是记者。阎又文那时候是傅作义的秘书,又是“华北剿共新闻处处长”,一个是记者,一个管新闻,两人自然打过交道。

可是,他对于阎又文的身份也毫不知情。但这份疑惑,却一直留在了刘光人心里。

直到年,刘光人工作中遇到了曾经的战友王玉,才重新提起这件事。王玉曾经也是中共的地下党员,并且立过不少功劳,跟很多领导人也有接触。两人重逢,自然会谈起当年做地下工作的风风雨雨。

也就是这时候,刘光人突然想起了阎又文二女儿的事情。王玉曾经接触的人更多,或许能有一些线索。于是,刘光人向王玉提起了这件事。

没想到,王玉听完后,情绪突然激动起来,接着又长叹,说道:

“已经40多年了,阎又文应该可以解密了。你一定要帮我联系到阎又文的子女。”

刘光人也很惊讶,没想到随口一问,却让王玉有这样激烈的反应。照王玉的话来看,对于阎又文的身份,他一定是知道内幕的人之一。

阎又文,到底是什么人?

(阎又文)

刘光人曾经有过一个大胆的猜测,或许阎又文也是地下工作者,只不过是长期隐蔽,一直没有暴露。但这个说法很快也被他自己否决了:解放以后,为什么还要隐蔽?甚至连组织和家人都不知道?

这是不合常理的。

而见到王玉以后,这个谜团才逐渐“拨开云雾见青天”。王玉证实了刘光人的猜测,阎又文居然真的是我党的一名地下工作者!王玉就是当年单线联系阎又文的人,他的身份属于绝密,因此组织上没有关于他的资料。

刘光人很快介绍了阎又文的子女给王玉认识。另一边,王玉也有自己的考虑:阎又文身份特殊,没有领导指示,即使过去了几十年,也不能轻易让这段蒙尘的历史重见光明。见到阎又文的子女们后,王玉带着他们去找了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

阎又文的子女们见到罗青长部长后,一五一十地讲述了父亲去世以后,兄弟姐妹几人的种种经历,包括过不去的“政审”这关。罗青长听完后,感慨万千。故人已经不再,他深深地看着老同志的孩子们,说了一句:

“你们的父亲是真正的精英。”

(罗青长)

原来,当年阎又文做地下工作时,单线联系人是王玉,受的就是罗青长的领导。这是绝密,两人都没有透露出去,加之后来的种种原因,所以在党内也找不到关于阎又文的资料。

这一次见面不久后,阎又文的身份就在党内公开了,子女们的单位上都收到了一则证明阎又文是中共地下党员的证明。困扰他们已久的提干、入党等问题,也终于能够得到解决了。

更让他们感动的一点是,据公函所说,父亲阎又文早在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也代表着,父亲根本不是“统战对象”,而是真正的“根正苗红”的老革命,并且潜伏地下年数极其长久。

在那个年代,这样的消息在生活上和精神上,都极其让人振奋。

阎又文曾经在弥留之际叫来了妻子,对她说“有事情找组织”,这句话也成了他的遗言。家里人对这句话一直没有过多的解读,直到他去世31年后,才读懂了其中的深意。

阎又文的身份在党内公开以后,一家人几十年的困惑终于解开,并且一下子从“统战对象家属”成为了“老地下工作者家属”。然而,即使身份之谜解开了,他们也并没有仗着父亲的名字去吸引眼球,而是继续低调的努力工作生活。

对于阎又文的子女们来说,能够这样做当然是因为品行端正,是值得肯定的行为。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其中最著名的一件,还是公开了阎又文身份的罗青长老部长出面解决的。

年,一部描写了革命年代中北平中共地下党员的电视剧在各地电视台播出。电视剧叫《第二条战线》,动人地展示出了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里,中共地下党员们的危险和情怀,深受观众好评,甚至不少领导人都在看。

电视剧播出期间,罗青长就是电视机前的观众之一。

(罗青长)

然而,罗青长却在电视剧里发现了一个极其重大的历史错误。

这部电视剧中,阎又文被描写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反派,许多观众看过电视剧以后都不喜欢他。对于革命功臣来说,这是非常不公平的。

可能有的人会疑惑,阎又文的身份不是已经公开了吗,为什么还会被“描黑”呢?

其实,这也怪不得编剧和导演。年,阎又文的身份只在党内公开,甚至只在子女们的单位上公开,加上他的子女们都低调,没有把这些事情往外宣传,民间自然不知道了。而在那段岁月里,阎又文的确是傅作义的秘书,是“敌人”。

在绝大多数民众的认识里,那时候的阎又文就是个“反派”。

作为阎又文的老上级,罗青长自然不能看着影视剧败坏了阎又文的名声。于是,他亲笔写了一篇名叫《丹心一片照后人》的文章,刊登在了年7月10日的《北京日报》上。这篇文章刊登以后,引起了社会上相当大的讨论。

讨论的一方面,是关于革命影视剧的历史考证问题,另一方面,自然就是阎又文的身份问题了。所有人都没想到,这个临死都没有透露自己真实身份的“统战对象”,会是潜伏了数十年的地下党员。

罗青长在文章里写道:

“阎又文才华出众,文笔锋锐,行必踏实,事繁勿慌,和若春风,外圆内方。我借毛主席的《咏梅》词怀念他: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直到这时候,已经在历史中蒙尘的阎又文的故事,才拨云见日的被中国人民了解,八宝山革命公墓上那段“奇怪碑文”,也有了解释。这才是对待革命功臣应当有的待遇和态度。关于阎又文身份的真相,到这里算是告一段落了,这位为革命付出了巨大功劳苦劳的功臣,也终于有了本就该属于自己的“好名声”。

(阎又文)

但随着这段隐秘的重见天日,更多人心中有了更深的疑惑。阎又文当年是怎样走上特工道路的?碑文上那句“为革命做出许多贡献”,究竟是做出了哪些贡献?他又为什么直到离世都不愿透露自己身份?

接下来,大家跟随作者,回到上世纪那个“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战乱岁月。

年,中国在窃取了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手里,各地的军阀蠢蠢欲动,表面为正义,实则都为了能在乱世里瓜分利益。更远一点的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列强们的魔爪很快就会伸向本就积弱的中国。

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小事。

山西省万荣县荣河镇上的阎家,迎来了一个健康的新生儿,长辈们给他取名叫“阎又文”。阎家并不是多富裕的家庭,但也不像那个时代的众多贫农一样紧张,因此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并且甘愿一直供养这个孩子读下去。

于是,阎又文很小就进入了学堂。那个年代能够一直读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家里人尽力供养他,他也很争气,长大以后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山西大学法学院。那时候的阎又文就已经有了文人气质,又是学法,什么文章都能写。

因此,在山西大学读书的时候,阎又文想找家杂志社工作,既能锻炼自己,也能赚些钱。他到山西大学读书的时候,是年,日本人在东北对中国大地虎视眈眈,蒋介石不顾外患,一心想“剿共”,稳固自己统治地位。

(山西大学)

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阎又文自然有自己的是非观念,并且在那个年代,哪个年轻人没有奉献祖国的热血。蒋介石的做法让阎又文很失望,而共产党的进步革命思想,却深深地吸引着他。

就这样,阎又文找了一家进步杂志社工作,做编辑,写了很多文章,笔杆子练得相当厉害。同时,他也在学校、杂志社里,刻苦的学习进步思想,广泛地接触进步人士。

正是这期间,阎又文认识了一个叫潘纪文的人。

潘纪文跟他也有着共同的理想,比他年长几岁,在他读大学之前就已经从太原法学院政治经济系毕业了。那时候,潘纪文是傅作义手下的人,傅作义又是主张抗日的国民党将领,因此阎又文对他很信任。

阎又文不知道的是,潘纪文其实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中共地下党员。

所以,不仅仅是阎又文在观察他,他也在观察着阎又文。之所以要观察,是因为阎又文表现出了对中共的向往,本身也有足够的能力,经过考察以后,可以发展成中共的地下党员,为革命添砖加瓦。

阎又文当然是经得起考察的。

年,阎又文的身影出现在了延安。

(延安)

这时候的阎又文还没有入党,但对中共早就充满了向往,他到延安,是想投奔红军。到了延安以后,阎又文还没有开始踏上起自己的“理想之路”,就遇到了一个老熟人,就是自己的老师徐冰。

徐冰也是地下党员。两人相见后聊了许多,阎又文也透露了自己想入党的愿望,徐冰深知阎又文为人,于是想办法安排他也成为地下党员。但当时毕竟时局不好,入党需要考察,因此,一项任务就落在了阎又文身上。

当时,傅作义主张抗日,是中共的团结对象。这种情况下,傅作义身边就一定要有一个中共的暗线,并且不能是“老人”,因为容易让他起疑心。阎又文,是个很适合的人选。

但是阎又文当然不能直接就进入傅作义的部队。于是,在组织的安排下,阎又文进入了马鸿逵部,找机会转入傅作义部。而帮助阎又文,并且做考察工作的,就是在傅作义部的潘纪文。

不久以后,阎又文凭借着自己让人信任的书生气质,以及和傅作义是同一个镇上的老乡身份,很快接近了他。同时,阎又文有着相当厉害的“笔杆子”,文章水平过硬,非常迅速地得到了傅作义的重用,成了他的秘书。

年,阎又文也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傅作义)

在傅作义部潜伏的日子里,阎又文为我党提供了不少情报,为抗日工作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同时,因为傅作义是个有着深明大义的国军将领,阎又文和他之间也建立起了除工作外的友情。

尤其是傅作义,慢慢把阎又文当成了知心好友,几乎做任何重大决策都会询问他的建议。

可是好景不长,年,蒋介石重新暴露野心,单方面破坏了国共合作,开始“反工”。对于这个决策,傅作义也无可奈何,只能把过合作期间,部队里的中共党员都“请走”。

阎又文那时还没有暴露,如此一来,阎又文就成了傅作义部里的“独苗”,和组织也失去了联系。

直到日本战败后,国共关系紧张,阎又文才和组织重新恢复了联系。

年,傅作义部队司令部机要室的秘书薛起禄遇到了一个人,这人无意间向他问了阎又文的名字。他没有起疑心,直接说:“阎又文是傅长官的秘书啊!”接着,这人开始有意无意地接近薛起禄,又是送礼又是请客,慢慢接触到了阎又文。

这个人,就是王玉。

不久后,王玉找到了阎又文,两人各怀心思地确认了对方的身份,才终于激动地相认。阎又文还说:“多少年了,我总盼着这一天啊!”

此后,阎又文就跟王玉单线联系,他的身份也被列为绝密。阎又文这条情报线十分简单,只有三个人:阎又文、王玉、罗青长。除此之外,只有毛主席、周总理和李克农知道阎又文的身份,没有其他任何人知道。

(李克农)

就这样,阎又文重新开始了地下情报工作。

年,蒋介石下令进攻解放区。绥东战役开始以后,傅作义的部队接连攻下数地,华北野战军为了保存实力只能暂避锋芒。这场战役中,阎又文给组织提供了不少情报,为华北野战军的战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因为战斗的胜利,傅作义也开始骄傲起来,声称要写公开信“让毛泽东投降”。这个任务也落在了阎又文身上。阎又文自然为难,毕竟毛主席才是他真正的领导。于是,他密信上报,最后得到了毛主席的回复。

毛主席的意见是,不但要写,还要写得狠一些。

于是,一篇洋洋洒洒、傲慢至极的公开信,从阎又文笔下出来了。毛主席让人把这封信在全军传阅,战士们看着那些傲慢字眼,极其愤怒,此举有力地激发了解放军的士气。但阎又文也因此被众多同志“痛恨”。

后来,毛主席亲自夸赞道:“你的文章写得很好啊!”

旁人以为是讽刺,其实毛主席是真心夸赞。

蒋介石大势已去后,傅作义留守北平,实际上掌握着整个华北地区的控制权。傅作义并不是反动派,是可以做统战工作的。于是,作为他同事兼好友的阎又文,就常常给他做思想工作,争取北平的和平解放。

当时摆在傅作义面前只有三条路:打,投降,跟着蒋介石撤退。

(傅作义)

傅作义也和阎又文深聊了一下,最后选择了和平解放北平。除此之外,在阎又文的劝说下,傅作义后来还率部发动起义,为解放工作解决了大难题。这件事中,阎又文可以说是起到了最大的作用。

解放后,傅作义成了水利部的部长,阎又文也变成了他手下的办公厅主任。

那时候,他们两人都是“统战对象”出身的干部。阎又文也一直没有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

为什么直到建国后,阎又文还要对自己的真实身份保密呢?

答案其实只有一个,也是最让人感动的一个:因为组织上没有告诉他可以公开。

因此,直到去世,儿女们都不知道父亲是个真正的英雄。去世几十年后,民间仍然把他当成一个“大反派”。就连他的墓碑上,也只有简单的几句概括,这几句话,就是他的一生。

年9月25日,阎又文因为积劳成疾,留下了一句“有事找组织”的遗言,与世长辞,终年仅48岁。

周恩来总理曾是中共特工的领导人,他曾经说过,做情报工作,要有这几样素质:“有苦不说,有气不叫,顾全大局,任劳任怨。”

阎又文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这16个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16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