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玑:狂傲留史名
◆◆◆
文
石禄生
自古以来,大凡文人雅士,不少人难免总有想法:最好在世上留下一点声名。进一步讲,若能将自己的名字载入史册,则再好不过。
这种念头的产生,或许是文人的虚荣心决定的;有的文化人或知识人,实在抵不过这种诱惑:试图参与到历史的宏大叙事中去。从历史经验看,留下历史声名或载入史册,最佳的途径当然是搞政治。不管是好名声,还是坏名声,政治人物总归是历史名册中最重要的人物群体。但纯粹的文人或读书人,偏偏大多数都不适合搞政治,他们就不属于政治物种。
所以文化人想要在历史中留名,唯有创作,用作品说话。但这条途径何其难也。古往今来,作诗的,写文章的,绘画的,攻书法的,任何时候都多如牛毛,绝大部分书生都逃不过平庸的结局,唯有天才或大家,才能在文史中留下声名。但历史中有一种很有趣的现象,当一个拥有真材实料的文化人,埋没于芸芸众书生里不为人知时,有一个险而又险的奇招,常能助他们突出重围,名闻天下。这个招数就是,将文人本就有的狂傲之气,外露宣泄,发挥狂放到极致,保不齐历史就记住他了。
当然了,把狂傲当宣言使用,前提得是主人公的确有过人之处,绝非一抓一大把的平庸之辈,他不必是顶尖高手(否则也就不需要使用险招了),但也不能是三脚猫水平(不然狂傲起来就出洋相了)。最近五十年,凭借狂傲搏得灿烂声名的文化第一人,当属李敖,这几乎是共识。李敖的那句声明,五百年来中国白话文作家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成功地把自己推入到文化大师行列。至于他是不是五百年历史的前三名,谁在乎,或谁还记得?
李敖
何况普遍性的中国白话文写作,远不到五百年历史,李大师摆明了就是用调侃的方式来狂傲一下。狂傲的目的达到了,但又没有人生他的气,多聪明的“狂傲”主题炒作。前面铺垫了这么多,目的是要引出一个名叫檀玑的人。此人是晚清的一个政治人物,但其人格底色是文人。檀玑的姓和名,都比较生疏,不是研究清代历史的人,恐怕很少有听说过这个名字的。笔者之所以要把檀玑这么冷门的名字拿出来说,是因为在我本人收藏的牌匾中,有一块我喜欢的金边牌匾“琼山望重”,就是檀玑题写的。檀玑在光绪二十六年()下半年,短暂出任过福建学政。此匾估计就是期间题写的,但立匾时间要晚得多。
清·光绪三十二()年匾檀玑题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解释一下“琼山望重”。“琼山”或许专指地名,历史文化名城海南琼山;又或许是一种比喻,形容受匾人的学识或声望达到了一定高度,因为琼山也用来指代昆仑山或雪山。“望重”,就是夸人名望大。类似的牌匾,在品藏天下匾额馆,还有一块“望重干城”匾,由曾国藩的胞弟曾国荃题写。
清·光绪四()年匾曾国荃题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有关牌匾本身,就不过多阐述了。还是来说一说檀玑这个人。简而言之,檀玑这个人,给我们印象最深、标签最鲜明的历史印记,就是他曾给自己写了一副对联:“天下翰林皆后辈,朝中宰相半门生。”檀玑写的这副对联,并不是他的原创。实际上,“天下翰林皆后辈,朝中宰相半门生”,是晚清的名联,曾用在了很多大人物的身上,如李鸿章、沈葆桢、温葆深等。至于对联原作者是谁,没人能考证得清楚。问题是,檀玑把这副对联赠给了自己,挂在了家里的厅堂之上,这就很微妙了。该对联的意思是说,当今翰林院出身的进士,都是他的后辈;朝中的宰相级人物,有一半是他的门生。
檀玑写这句话时,他已经在京城科举官场中浸染了30年,在各地主持过的巡考、典试也多得数不过来了,说明他资历够老、够深,选拔过的人才数不胜数。因此,对联所述虽夸张,但也说得过去。
但是,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檀玑写对联如此吹捧自己,实在是狂傲的不行,难免犯了官场大忌。果不其然,就因为这副对联,时任翰林院侍讲学士的檀玑,被监察御史参奏了一道,丢了官。不过还真别说,檀玑这么一自夸,直接就被天下人记住了。檀玑的官品级别是不低,但在世人眼中,他就是一个文人。文人的狂妄,在官场角度是大忌,但在社会文化的角度,那叫个性。就这样,檀玑以一副非原创的对联,成功把自己送入了历史名家的行列。话说檀玑被罢官后,他也就淡然隐退官场了,挥一挥手,不带走一顶官帽,倒是留下了狷狂的美谈。从此世间多了一个闲适的文人,他只管作对吟诗,做一个纯粹的文人。他凭借“狂妄”搏来的文名和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了民国初期。
不得不说,檀玑很擅长用写对联的方式,书写江湖佳话或历史文化传奇。这不,到了民国初年,坊间出现一对众口传颂的“神雕侠侣”,那就是蔡锷将军和名妓小凤仙。彼时,檀玑作为一个喜欢附庸风雅的闲适文人,当然从蔡锷和小凤仙身上嗅到了史册文墨的味道,他从他们身上看到了隐藏的四个字:历史叙事。
关于蔡锷和小凤仙的情事,这里就不描述了,有兴趣的可自行问度娘子。反正后来蔡锷英年早逝时,小凤仙以自己的名义送了一副挽联给老相好:“不信周郎真短命,方知李靖是英雄。”要知道,这不是一般的挽联,这是一对极具历史文化野心的联句。周郎和李靖,都是颇具英雄色彩的历史人物,而他们的后面,分别对应的是小乔和名妓红拂。小凤仙这是要把自己跟蔡锷的风流往事,跟小乔和周瑜、红拂和李靖,相提并论啊。问题是,小凤仙作为一个妓女,就算再有浪漫的想法,再如何精通琴棋书画,也没有信手拈来的历史文化素养。再说她也没有那个胆识,敢于主动把自己往历史英豪与佳人堆里推送。
剧照
果不其然,后来人们都知道了,这副令世人拍案叫好的挽联,是檀玑替小凤仙写的。笔者甚至怀疑,该挽联可能是檀玑主动写好了,在告知或未告知小凤仙的情况下,以小凤仙的名义公之于众的。那么檀玑为什么要写这么一副挽联呢?答案很简单,世人迟早都会知道,这副风流千古的挽联,真正出自谁手。当檀玑的名字浮出水面后,他自然就跟蔡锷、小凤仙,一起归入了这段英雄配佳人的历史美谈之中。可以说,檀玑是有意识地,让自己加入到了有关蔡锷和小凤仙的历史叙事当中,从而留下了历史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