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温莎编辑/张南设计/赵昊然
年4月,在中国一汽与日本丰田汽车结成战略伙伴前夕,丰田汽车生产调查部专家朝仓正司来到长春。他的使命是,指导一汽轿车的生产管理,也就是传授世界著名的丰田生产方式。
朝仓正司在一汽的生产现场巡视一周后来到会议室,陪同参观的中国同行例行公事地希望他提些宝贵意见。没想到,这位日本专家突然拉下脸来说了一句:“我知道你们每个人都想说什么。”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打倒日本鬼子。脸上没有一丝笑容的朝仓正司说:“我希望你们打倒我,但是你必须先强过我,你强不过我,对不起,就老老实实跟我学习。”
听了朝仓正司如此狂妄之语,在座一汽的诸多二级经理深感愤怒,但大家很快都平静下来,就像一位当事人后来对贾可所言,“你手无寸铁,拿什么打倒他”。
恐怕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时任中国一汽总经理竺延风在年接受当时还是财经记者的贾可采访时说出了后来经过央视放大而在业内闻名且屡遭非议的这句话——“轿车,我们要耐得住寂寞20年”。他说,汽车是个老老实实的产品,没有刺激也没有浪漫,基本工作做好了,才能同世界强手竞争。
人们喜欢听一路开挂的故事和一蹴而就的吉祥话,但现实是,说这话时,中国汽车品牌市场份额仅仅在25%左右徘徊,中国汽车与发达国家之间横着一条不容忽视的沟壑,一切才刚刚起步。竺延风的“耐得住寂寞20年”并非是消极无为,它显然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不可自我膨胀,浮躁冒进;第二层意思是务本求实,卧薪尝胆。
如今20年已然过去,20年之间,中国汽车一路攀高,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在此过程中,曾经改变世界的机器正在被改变,汽车四化渐成气候,智能化和电动化的全新赛道上,传统汽车与新汽车火花四溅。百年一遇的大变革中,中国汽车迎来了千年一遇的机会。
年上半年,中国品牌在乘用车销售总量中占比已经达到了47.2%,即将,或有极大希望迈过半数的里程碑。新能源市场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为中国汽车展示出了引领全球的希望。6月,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到23.8%。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占比达到世界新能源的59%。
耐住寂寞的中国汽车终于开始赶超,花开的时刻就在眼前,竺延风与中国汽车的20年之约简直如期而至。
年7月初,作为轩辕之学校长,贾可博士带领巨浪2期学员走进东风汽车集团公司旗下的岚图科技,聆听东风公司掌门人竺延风董事长讲述以岚图为例的东风变革,以及作为一个汽车老兵他对于趋势的判断与观察体悟。
竺延风是汽车圈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38岁即执掌“共和国长子”一汽集团,成为一汽历史上最年轻的掌舵者。在他的带领下,一汽集团从昏暗中走出,成为国内第一个“百万辆”车企,由于出色的业务能力,竺延风也被业内称为“少帅”。
他经历了中国汽车从传统汽车的追赶时代,到智能电动的新汽车赶超时代。如今已六旬的他,带着丰富过往经验,率领东风汽车正在汽车新江湖厮杀。
从结果来看,东风日产已实现整体改革,定位高端电动越野的猛士也即将独立推出,自主品牌风神今年实现了逆势爆发式增长,同时造车新实力岚图也开始打入智能电动汽车市场……
“巨浪,这个名字很好,汽车确实是一种巨浪,是社会发展前进的巨浪。百年来汽车不断的变化在推动社会进步,并集成人类发展文明,包括科技文明、社会文明,所以汽车意义很广泛。”站在时代的拐点回望过往,竺延风面对轩辕之学巨浪2期学员感慨道。
年少成名,长期位居高位令竺延风几乎有半辈子时间都被放在聚光灯和显微镜下,这导致他在大多数时间都十分低调,然而在轩辕之学的课堂上,面对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严肃的“少帅”也难得真情流露。
“我可以不当总经理,但我想干一辈子汽车,所以就立志要干一辈子汽车,现在也干了一辈子汽车,就觉得很满足。”竺延风说。
这是轩辕之学巨浪2期第七个模块,此次课程主题为“宏观产业形势与企业变革”。除了竺延风董事长7月6日下午作为产业巨擘进行授课外,7月5日上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作为专家导师为学员讲述企业的变革实践与宏观经济形势。
7月6日上午,轩辕之学新增的旨在为主机厂赋能的重磅环节——轩辕创新工场。这次轩辕创新工场主题是探讨智能汽车新趋势下的岚图发展策略建议。为此,7月5日下午,巨浪2期学员在武汉的东风公司旗下智能网联测试场试驾了岚图品牌的两款汽车——岚图FREE和即将交付的MPV岚图梦想家。
在最后一次课程上,贾可校长第一次拿起了点名册,将全班同学的名字点了一遍,当每一声“到”响起时,他们与轩辕之学的记忆就像电影片段一般又过一遍。这是同学们经历了被疫情所困4个月后的首次见面,也是他们全部七个模块的收官课程。
经济学家樊纲的判断与建议
年7月5日上午,樊纲作为轩辕之学导师第二次为巨浪班学员讲课。他的授课题目是《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动力》。
他从近期中国经济的波动与增长、国际环境“大变局”与中美“脱钩”、俄乌战争与全球化的“下半场”、当前的通货膨胀与世界经济动荡、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潜力与动力以及低碳转型等方面出发,进行了三个小时的分享。
面对大家最关心的近期中国经济波动状况,樊纲导师认为,虽然近期中国经济的波动原因里疫情还是占主导,但疫情并不属于经济学分析范畴,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更多还是源于对国际金融动荡的担忧、俄乌冲突引发的不确定性以及一些政策的“收缩效应”影响。
樊纲教授认为年下半年宏观政策还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主要是财政支出和基础设施建设,但货币政策很难发挥什么作用。他特别提到这几年中国城市群发展战略正在经历调整,开始加大给大城市供地,减少或停止给小城市供地,允许城市周边的集体土地入市建房,增加公租房供给。小城镇过去基本处在人口流出阶段,国家应该创造条件实现向小城镇和乡村的人口回流,提前为现代化的小城镇和乡村发展进行谋划。
他由此提出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阶段是发挥了劳动力便宜的比较优势,搞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而得以发展;第二阶段是后发优势,因为落后就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和较快的速度学习到其他国家前人已经发展起来的知识和技术,然后迅速缩短差距。具体做法是留学、科技交流、引进外资;第三阶段是后发优势和自主创新共同起作用的阶段,从年算起中国差不多进入这个阶段。
由此,樊纲提到“修昔底德陷阱”,原因是“中国变了”——发展越来越快,快到让一些西方国家将中国视为了头号对手,他们通过切断供给、脱钩、断供等手段来切断我们获得知识发挥后发优势的渠道。
在带领同学们纵览了现实的残酷后,樊纲也为同学们指出了走出困顿的方向。他认为全球化不会停止。“美国这么去全球化,这么逆全球化,为什么全球化还不会停止?”他说,“讨论这件事情要先了解一个问题。最初推动全球化的是谁?是发达国家的大公司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
“
樊纲认为全球化不会停止。“美国这么去全球化,这么逆全球化,为什么全球化还不会停止?”他说,“讨论这件事情要先了解一个问题。最初推动全球化的是谁?是发达国家的大公司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
”
最初跨国公司推动全球化,政治精英都支持,草根阶层也没有受到什么损害。当时转出去的产业无非是劳动密集型,发达国家工资提高了,他们转移到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去了,包括服务业中去了,所以也没有人反对。那时候反而是发展中国家反对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当时的出发点就是以前你用殖民地的办法来盘剥我们,现在你不搞殖民地了,你们用跨国公司叫新殖民主义来继续盘剥我们。
到了今天,情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樊纲说:“越往前走发达国家越搞不成制造,低端制造业出去了,高端制造业跟着也出去了。于是,发达国家的蓝领工人严重失业,生活水平严重的下降,看不到希望,因此引起了美国草根阶层反全球化的运动。草根阶层有选票,于是政治精英也都跟着这些草根阶层共同反对全球化。但跨国公司没有停止一天不去思考在全球布局的问题。”
面对“修昔底德陷阱”,他认为,跨国公司们仍然在搞全球化。而全球化发展会给落后国家带来机会,落后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现在也都支持全球化了,所以全球化不会停止,但是全球化会出现一些调整,国内企业首先仍要继续坚持全球化,但同时也需要用全球配置资源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未来发展以及调整全球化布局。“我们的企业不仅仅在亚太区域发展,也可以到美洲、欧洲去设厂、发展、配置资源。”
樊纲导师表示,经济学里面有若干个理论都能够论证完全竞争不是一个好的产业行为。完全竞争可以把价格压得很低,虽然它对消费者来讲,从价格的成本来讲是最好的,但是它的一个问题是创新很少,完全竞争对企业没什么利润,利润很薄,它的投入、研发的能力就很差,就不会把研发当做一个持续的过程去投入。然后,这个产业就变成了创新越来越少,新产品越来越少,对消费者长期来讲,这是一个不利的因素。
一个产业之所以能够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大体跟这个产业的门槛低有极大关系。他说:“数字化转型涉及到整个工业互联网的构造。我们产业结构问题就在于小企业太多,都是小企业,小企业没什么利润,没什么投入,让他们去做工业互联网的事情成本太高。数字经济,企业需要有人能提供更好的软件,提供更好的、更便宜的解决方案,帮助制造业企业比较低成本的实现转型。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的制造业就能跟上国际技术发展新的阶段,能够持续的发展下去,这对中国经济来讲也是一个重要的未来的潜在的增长点。”
除了提升制造业的数字化水平,樊纲还提到现在是各行各业现在通过兼并重组进行产业内部结构的改革调整是提升竞争力的一个机会,同时他也不忘抓住新能源与新能源相关产业的发展机会。这实际也是当下汽车产业从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智能网联新汽车转型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机会。
轩辕创新工场首秀岚图
“
所谓轩辕创新工场,就是由轩辕之学导师和学员组成的智囊团,针对产业导师所在主机厂实际发展中的一些痛点、难点和痒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多角度的问诊、研讨。
”
轩辕之学一直强调教学相长、习学共进。巨浪2期最后一个模块,轩辕之学特别推出体现这一教学模式的环节——轩辕创新工场。
所谓轩辕创新工场,就是由轩辕之学导师和学员组成的智囊团,针对产业导师所在主机厂实际发展中的一些痛点、难点和痒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多角度的问诊、研讨。
此次轩辕创新工场则是探讨新能源智能汽车市场新形势下岚图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智囊团成员分别是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正高级经济师徐长明,SoCar产品战略咨询创始人、CEO张晓亮,轩辕之学巨浪2期学员代表、卓盟国际总经理伍军,以及轩辕之学执行校长王丰斌从市场、产品、营销以及品牌四个维度对岚图汽车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剖析。
为了更完整展现岚图当下状况以及遇到的发展问题,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尤峥以及岚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展术来到了轩辕之学的课堂上,对岚图目前的状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向轩辕之学坦言了其当前的瓶颈,目前岚图最大的问题是虽然具备了爆款潜质但暂时还未能成为爆款。
岚图汽车销售公司刚刚履新负责营销的刘展术则从营销解读出发,对岚图的产品定位、高端感打造以及战略地位等问题向轩辕工场嘉宾抛出了自己的课题。
轩辕之学导师徐长明率先从汽车市场整体状况出发,分别解读了岚图汽车的三个机遇与三个挑战。
他认为,岚图的机遇是电动车总量正在并将持续快速增长,此外30万-40万元的电动车里,自主、合资品牌正在平分秋色。再者,买高端车电动车的消费者中,有一批更偏好有自主大品牌背书的。而挑战则和大多数传统车企转型遇到的困难类似,包括如何挑战传统的思维模式,拥有什么新的降本思路以及如果打造更好的品质。
轩辕之学导师、专注于产品战略研究的张晓亮则以《构建智能电驱化扩张期的产品战略体系》为题,给予了岚图汽车在产品上的发展意见。
他建议,做产品就要做真正有效的创新突破,而不是只去做情怀上的生意。同时,还需要形成一个在整个团队内非常广泛的认知和共同驱动的系统,这个系统应该是由目标去管理和驱动的,而不是由20年前、30年前的那些过程管理工具去驱动的。
轩辕之学巨浪2期学员伍军,则从品牌、产品、竞品以及销售四个角度出发,给予了岚图汽车非常具体并且容易落地的营销策略建议。
轩辕之学执行校长王丰斌则站在品牌创新文化战略的角度,针对愿景驱动、文化共情以及社群运营方面对岚图的品牌建设提供了更多思路。
四位专家议题主旨发言结束后,轩辕之学巨浪2期的学员们就包括:岚图未来主要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又将如何站在东风这一“巨人”的肩膀上、岚图在品牌推广时遇到的最大难点是什么、与其他造车新势力相比,岚图有哪些竞争优势,以及东风为什么要创建岚图这样一个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四个问题出发,进行了激烈的分组讨论。
通过学员们丰富的实践经验与企业领导能力的背景,他们的讨论也给予了岚图更广的提升视角。刘展术说,通过轩辕工场的讨论,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有些可以快速解决,有些在解决的过程中,……我觉得有这样非常坦诚的面对面的讨论,是非常好的”。
这是轩辕之学——轩辕创新工场的第一次活动。不说轩辕之学的专家导师,实际上每一位学员都是汽车产业某一方面的专家,都是汽车行业高能人士,他们共同探讨更加容易提出相对更具有实操性的解决方案。未来,轩辕之学将持续复制这种模式,并提升和改进质量,为主机厂与汽车行业生态圈持续赋能。
巨浪私享汇的环节,巨浪2期学员、一汽解放青岛整车事业部负责人刘强讲述了重卡在竞争格局、技术方向、品牌战略、产业重心、客户需求等方面的变化。
他表示,新能源的转型在商用车领域也正在发生,重卡行业已经开始洗牌,有些品牌将陆续退出市场,在存量竞争的时代,品牌需要突破嗨点,重新定义游戏规则。
和刘强一同分享的还有彩虹无线(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黄亮,以及苏州优乐赛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孙延安。
黄亮是从手机转战到汽车行业,手机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汽车从传统到智能电动汽车,看起来它是不同领域的几个事儿,但是他认为这几个行业的发展、演变以及技术的进步有非常强的关联性。“我们利用现有技术如何去优化和改变过去这种形态,形成新商业模式,那就是智能汽车在应用上的场景或者商业机会。”
孙延安则分享了自己关于汽车供应链的四个方面的思考:需求、管理、流程、规则。其所创立的优乐赛是一家以单元化物流系统作为基点的设计,服务于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企业,此前已基本实现了汽车行业特别是零部件全场景覆盖。
未来,他们希望通过市场规则或者市场的发展能够真正建立起有专业度的独立服务的第三方,“提倡中国汽车行业物流包装共享平台,希望大家把标准统一,大家共同合作,推动汽车物流行业共同前进,提高水平。是我们的目标。”他说。
竺延风耐住寂寞20年后
年5月5日晚上,竺延风从长春飞抵武汉。54岁的他当时已经离开汽车界将近8年时间,骤然回归管理一家拥有17万员工、3家上市公司和15家主要整车企业的大型央企,人们期待着竺延风如何出牌。
这张答卷放到7年后已经初端倪:扫除各种枝枝蔓蔓,找到未来发展的确定性。在历史的交叉路口,集中资源和力量发展自主品牌。
年7月,东风裕隆“撤人不撤资”;年4月14日,东风雷诺退市重组;年11月19日,东风悦达起亚退出……在合资板块,东风公司终于完成了从“合合合”到“退退退”的进化。
刮骨同时,东风公司旗下的自主品牌焕发出了新的面貌。东风风神完成了自救与逆袭,走出谷底,开始了新一轮的增长。岚图汽车刚刚完善了全链路人事结构,准备新的冲刺。东风高端新能源越野车项目M品牌又将诞生。
年,东风集团成立了战略指导委员会,为重要的战略规划、事业计划包括预算等等做支持。东风汽车又调整组织架构,创新性的将技术中心、东风金融、东风进出口公司、东风出行等公司采取BU制度,激发了企业活力。
年7月6日下午,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带着“五化归一车、一车通四网”的具体实践走进了轩辕之学的课堂,进行了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演讲与问答。
年,38岁的竺延风出任一汽集团总经理,成为一汽历史上最年轻的掌舵者,也是中国大型汽车工业最年轻的总经理,上任不久的一次讲话中,竺延风提出要让中国一汽员工都开上自己的车。和一些他曾经说过的话一样,外界有嘲讽,有质疑。
竺延风画出美好蓝图的时候,张铭还是一名普通的几层员工,工资每个月多块钱,而一辆捷达要10多万元;年,张铭将一辆20万元左右的宝来开回了家。20年后,张铭已经成为一汽集团的骨干,加入了轩辕之学巨浪2期的习学。他说,这是竺延风站在企业领导者高度上的远见,他看到了未来,非线性的发展。
对于领导者而言,能力、魅力、魄力和眼力缺一不可。走一步算一步是基本操作,走一步看三步才能带领企业走得更快更远,在汽车业“干了一辈子”,在群雄逐鹿,新老交替的时代,竺延风对汽车的未来有着自己的见解。
“我干了几十年汽车,一直在探讨一件事情,一直在回答自己,汽车是什么?”他说。
“
竺延风在回答周钘提问时说:“作为个人,我是觉得胸怀、格局、品味应该是永远追求的,然后你还应当有担当,你要受得起委屈。这背后你要承担很多、很多的委屈,你要耐得住寂寞。
”
对于这个问题,竺延风年出席主题为“冬芽”的第12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时曾给出过一个答案,“能不能做个魔方,做个变形金刚,用咱们的新材料,做一个让用户花一份钱,做一个大能小的车。”
他当时指出,企业就如同在大海里航行,如果不积极的“动起来”就会被淹没,而要在大海里不断的游动,就需要进行“跨界”,即在技术、能源、商业模式、智慧智能化几方面勇于变革,以智能、网联、共享为用户提供最丰富的的汽车世界。
两年之后,在轩辕之学课堂上,竺延风又给出了更加具象化的方向。在贾可博士提出的“汽车四化”的基础上又强调了“轻量化”,他认为能源革命、互联革命和智能革命与汽车产业变革融合的发展推动汽车产业向“五化”方向发展,
“我觉得汽车再发展、发展到今后,一定会有很多的其他领域的材料革命,材料变化和材料工业化来应用到我们汽车上来。轻量化基本上是东风自己在喊,但我们觉得还是要喊。现在铝镁合金也好、铝合金也好、铝钢合金也好,实际最后就变成了材料的过程。”
与此同时,汽车的属性将产品和社会融合,转变为体系性的运转,在社会当中,有交通、有能源、有信息、有金融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东风提出了“一车通四网”,即将汽车与交通网、能源网、信息网和金融网进行链接。
一言以蔽之,“五化归一车,一车通四网”,便是当今汽车发展的特征。
互动环节,针对学员对于智能汽车与手机关系提问,他说:“现在的自动驾驶,包括车联网的事情掰开来讲,实际上我们某种程度是裹胁在大潮中去追求消费趋势而定义的产品。事实上如果非常理性的话,汽车和生态相连这部分手机完全可以做。因为本来汽车和手机是分工的,手机部分就跟生态连着,你是电子移动终端我是有形的物质终端,中间做结合就好。但现在这两个不是结合,而是互相替代。我觉得应该是更多汽车偏向于运动与控制这方面的运算能力更强一点,而生态界面的东西更多的是介入关系。”
竺延风对于主机厂与供应链的关系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双方的关系一定永远是共生共融,但是之间的黑盒、白盒、灰盒关系一定是辩证关系,这个关系当中灰盒子状态会成为常态,黑盒子是很短暂的,白盒子也不会长。所以灰盒状态应该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比较好的状态。
互动环节中,同学们也难掩对于竺延风“少帅”经历的崇拜与好奇。巨浪2期学员、时任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面对年少成名的竺延风提问,“如果我是一个东风年轻的员工,在发展路径上,有没有一些经验可以分享?”
看着与自己当初接任一汽时年龄相当的后辈,竺延风的回答格外走心,他说:“人生都在选择,而且总在选择,就看你选什么。真正的自由不是你想干什么干什么,而是你想不干什么可以不干什么。”“我做行政,做政府的工作,我其实也没有放弃汽车,后来人家问你真的感兴趣吗?我说我真的感兴趣,汽车给人带来的变化实在是太丰富了。”
回忆过去,竺延风说,“38岁,我觉得是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了我,我个人我也确实努力过、也苦过,但并不只是个人,还是天时地利和人和。天时是中国改革开放,地利是中国汽车社会开始建立,人和就是一汽的我的前辈们,当是给作为一个员工的我充分的信任和支持,愿意让我去承担发展,并且愿意承担这样的挑战和风险。但作为个人,我是觉得胸怀、格局、品味应该是永远追求的,然后你还应当有担当,你要受得起委屈。这背后你要承担很多、很多的委屈,你要耐得住寂寞。”
本文由汽车商业评论原创出品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说明
违规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