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盐铁论禁耕篇,资本与权力谁更危险,如

北京中科白瘕风是几级医院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5154121.html

大家好,我是热带榕树,本篇我们共同探讨《盐铁论》第五章《禁耕》相关内容。

所谓“禁耕”,典故出自《管子》,即田亩荒芜,生产萧条的景象。

字面意思,双方讨论的焦点是民众想要安居乐业,为政者究竟应该警惕什么。

说得具体些,到底是资本为非作歹比较可怕,还是官僚权力失控的破坏力更恐怖?

一、资本

现在让我们进入主题,这场辩论中首先发言的仍然是桑弘羊。

这里你明显可以感觉到,经过前几次交锋,他也在不断模仿贤良文学用大义名份压人的话术技巧。

刚一开口,就迅速占据道义制高点,曰:

“家人有宝器,尚函匣而藏之,况人主之山海乎?”

这句话在今天看来似乎有些多余,哪怕删掉都不影响对《禁耕》篇文意的理解。

不过在当时,贤良文学想对答必须非常小心,否则很容易陷入被动。

因为在古代“家天下”体系中,所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理论上讲,所有的土地、矿藏、民众都是君主合法的私有物品。

那么按照这个逻辑继续推导,朝廷搞垄断,不就等同于皇帝处置自己的东西吗?

这你要是敢反对,算不算无君无父?是不是僭越了臣子的本分?

一句话确立了自己理论的合法地位与不可置疑性后,桑弘羊继续往下阐述。

贤良文学不是张口闭口就是害民、爱民吗?那么这些“民”就真的是普通民众吗?

类似于盐、铁这些矿产,大多在深山穷泽中,非豪强不能开发。所谓:

“布衣有朐邴,人居有吴王,皆盐铁初议也。”

这里吴王估计大家都知道,就是发动七国之乱的吴王刘濞。

朐邴即曹邴氏,纯粹的民间大商人,史料记载很少,只有《史记》里提了几句。

他们家族以炼铁起步,后来又跨行业经营借贷、物流等产业,因为眼光长远,家风严谨,生意遍布全国各地。

由此可见,经过文景之治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所谓盐铁私营利民,利的实际上只有地方豪强。

如果豪强太有钱了会怎么样?朝廷甚至可能控制不住他们。

比较典型的案例如吴王刘濞,他在位期间以盐铁矿产等收益为财政主要来源,轻徭薄赋,深受爱戴。

长此以往,豪强结党营私,笼络人心,百姓到底是认朝廷还是认他们呢?

这就叫“私威”,私威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生出野心,所谓:

“私威积而逆节之心做。”

想要彻底解决问题必须从源头入手,唯一手段就是把盐铁等产业全部收归国有。

否则豪强们一天比一天强大。后果就是:

“强御日以不制,而并兼之徒形成也。”

为了提升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论点,桑弘羊还引用了《太公阴符》里姜子牙的观点:

“一家害百家,百家害诸侯,诸侯害天下。”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典故,篇幅有限只能简单复述一下。

大致就是姜太公与周武王谈治国,认为民一旦有10种情况必须严厉打击。

具体如民比国家还富的、民比国君还让人拥戴的、民结交官吏的等等。

很显然,每一条都是指那些已经养成了气候的地方豪强。

用现在的话翻译一下,桑弘羊其实非常倾向于强调资本的危害。

认为如果放开盐铁私营,资本将只有利于豪民,还能让这些豪民逐渐积累挑战朝廷的本钱。

二、权力

对于以上言论,贤良文学表示根本就是胡说八道。

他们先是讲了一番藏富于民的话,天下所有的财富的确是属于天子的,这个没错。

不过天子的财富平日里要存在哪里呢?很显然,明君都是把钱藏于四海的。

这里听上去好像也是可有可无的话,删掉了同样不影响理解文意。

不过在当时,这句话很重要,必须有,因为其制约了君主无限税收的权力。

现在大家听到“藏富于民”,一般以嘲讽态度居多,认为这是豪强们蛊惑人心的说辞。

不过在古代,这的确是防止皇权疯狂扩张的重要理论武器。

否则就算是昏君横征暴敛,敲骨吸髓,竭泽而渔,你也没办法谴责他一句话。

为己方言论确立了正当性与合法性后,贤良文学也开始进入正题。

他们首先描绘了一副图景:

“天子适诸侯,升自阼阶,诸侯纳管键,执策而听命,示莫为主也。”

这个典故出处很多,《战国策》、《史记》、《礼记》等文献都有记载,描写的是天子到地方上巡游的场景。

天子无论到什么地方,都是主不是客,诸侯们只能恭恭敬敬站在旁边伺候。

然后把包括钥匙、官员名册在内的家当全部拿出来,以供查阅。

如果出现了这种场景,显然说明国家非常稳定有序,朝廷统治十分牢固。

那么为政者要怎么做才能让王朝呈现这种景象呢?贤良文学说,必须杜绝垄断,放开私营。

朝廷不去垄断山海之财,就算商汤、周武王复生都不用担心。

为什么呢?你纵观历史,纯粹的资本事实上力量有限,你啥时候见他们成过事?

古代的三桓专鲁,六卿分晋,有哪一个动乱是纯粹的资本搞出来的?

桑弘羊所言,完全找错了主要矛盾。

真正恐怖的,需要警惕的是什么?是权力!所谓:

“故权利深者,不在山海,在朝廷。一家害百家,在萧墙,而不在朐邴也。”

言下之意,朝廷垄断盐铁其实是一件非常不明智的事情。

你不垄断,地方上那些掌握了资本的豪强再怎么折腾破坏力也有限。

你垄断,那资本就不是纯粹的资本了,权力结合资本,一旦出问题就不是小问题。

三、供给

贤良文学这番话,事实上还间接利用了桑弘羊上文所举的,吴王刘濞的例子。

因为吴王,严格来说不能算是一般意义上的豪强,他是诸侯,也属于萧墙之内。

换句话说,七国之乱也可以算是权力结合资本产生破坏的典型例子。

只有理解了这一层,才能将下文从逻辑上连接起来。

贤良文学这番话一讲,相当于同时在理论逻辑与现实案例两个方向上发起了攻击。

不过桑弘羊对此完全不认同,他立刻进行了反驳。

你们不是说纯粹的资本破坏力有限,权力结合资本才会产生巨大危害吗?那现实情况是什么样的?

朝廷把各行各业垄断起来了,物价就稳定了,民众也不争夺了。所谓:

“山海有禁而民不倾,贵贱有平而民不疑。”

哪怕是小孩子来买东西,官办店铺也不会有人去欺骗他,这种社会不是很美好吗?

如果放开私营会怎样?豪强涌入市场,东西什么价格都由他们自己定。

一会便宜一会贵,坐在那边就能聚敛钱财,这简直就是藏富于强盗啊!

综上所述,很显然资本的危害才是为政者要处理主要矛盾。曰:

“一家害百家,不在朐邴,如何也?”

对于这番言论,贤良文学觉得完全就是本末倒置,首先桑弘羊口中的美好社会就讲错了。

他们引用了儒家思想中很著名的“衣食足而知荣辱”理论。

具体来说,真正的美好社会应该怎么构建?最根本的就是提高民众生活水平。

只有民众变的富裕了,才能淳朴老实,和谐相处,所谓:

“国富而教之以礼,则行道有让,而工商不相豫。”

那么怎么样才能让民众变的富裕?自然资源、盐铁这些行业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如铁器,民众得有铁器供应才能开辟田野吧?田野开辟了才能收获粮食吧?

其他各种山海之货得提供给大家,平常吃穿用度才能满足吧?

以上逻辑是常识,无可辩驳,在此基础上贤良文学继续论述。

他们接下来的话核心其实只有一条,官办企业无法满足民间对生产工具与生活用品的需求。

具体表现大概是两个方面。

第一,官办企业僵化迟钝,活力不足。

生产的铁器压根不考虑各地土壤的不同特性,农民拿到手里非常难用,大幅降低了生产效率。

这个的确是事实,《史记》里有记载,除此以外还有质次价高、服务差、强买强卖等一系列问题。

相关话题《盐铁论》后面的章节还会详细讨论,这里不多赘述。

第二,转嫁成本,吏治败坏。

盐铁等矿产大多处在偏远地带,官营盐铁主要劳动力又是服徭役的百姓。

很多民众难以忍受痛苦,只能自掏腰包雇人前往,官吏还在里面上下其手,压低收购价。

最后产品还要由官府组织运送到各地,弄得民间痛苦万分。曰:

“愚窃见一官之伤千里,未睹其在朐邴也。”

由此可见,当官的一句话,伤害千里之地百姓的情况很常见,地方豪强有这种破坏力的从来没见过。

所以,为政者的主要矛盾,还是警惕资本与权力相结合的危害。

到此为止,《盐铁论·禁耕》篇正式结束,这场辩论中贤良文学占据上风。

桑弘羊对豪强的警惕虽然有道理,但是很明显,对于官办企业的种种弊端他没能正面回应。

那么接下来,双方还将就什么问题展开辩论呢?我们再讲。

参考资料:

《史记》

《管子》

《盐铁论》

《太公阴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71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